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三版:临床荟萃
 上一版    下一版  
对一例脑性耗盐综合征病例的诊治分析
抽丝剥茧 找到CA19-9升高的原因
“伪装”成牙痛的脑梗死
1
11 1 2025年5月15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对一例脑性耗盐综合征病例的诊治分析
 


□高 兰  徐国卫  文/图

  脑性耗盐综合征(CSWS)是一种由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继发下丘脑-肾脏水钠调节功能紊乱,引起肾脏排水、排钠过度,以低钠血症、低血容量为临床表现的综合征。脑性耗盐综合征常见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外伤、脑肿瘤、颅内手术后。

临床病例

   2024年1月,72岁的女性患者张某以“全身无力伴食欲减退”为主诉来到郑州市中心医院就诊。
    患者说,3周前,她出现全身无力,同时食欲减退,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无意识障碍及肢体抽搐,无发热,无腹痛腹泻,无心慌胸闷,无咳嗽咳痰等。自行服用生脉饮、归脾丸等药物,但上述症状没有减轻。
    为找到病因,得到及时治疗,患者来到郑州市中心医院就诊。门诊以“全身无力查因”将其收治于神经内科二病区。
    经询问,我们得知,患者有高血压病史2年多,血压最高时达到170/80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133.322帕),目前未口服降压药物。3个月前,患者因外伤导致“创伤性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双侧额叶脑挫伤”,在郑州市中心医院接受保守治疗,治疗期间出现低钠血症。
    1个月前,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被诊断为低钠低氯血症(电解质紊乱的具体类型),在郑州市中心医院进行补钠对症治疗。
    患者做了相关检查。
    我们将患者的情况进行了总结:这是一名老年女性患者,急性起病,慢性病程,3个月前发生头外伤。她在脑损伤后反复出现低钠血症和高尿钠,24小时尿量为1.85升。有高血压,目前血压偏低。
    最后,确诊为脑性耗盐综合征。
    在患者入院后,我们以患者的血钠值为依据,根据补钠公式给予静脉补充足量的钠盐,同时短期联合小剂量激素,使患者的血钠值逐渐达到目标值。患者出院后,继续口服盐胶囊,并动态监测血钠变化,将血钠值维持在正常范围。这个过程历时1年多。
    目前,患者正常饮食,无须补钠治疗。

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
    体内调节水钠平衡的机制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的协同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因素:
    器官调节
    肾脏是水钠平衡的核心调节器官,通过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重吸收调控钠和水的排泄量。
    皮肤通过出汗调节少量水钠排出,肺则通过呼吸排出水分,但这两个途径的调节作用较弱。
    激素调节
    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作用于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增加水的重吸收,维持体液渗透压平衡。高渗透压或血容量减少时分泌增加。
    醛固酮‌由肾上腺皮质分泌,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和钾的排泄,间接调节血容量和血压。
    心房钠尿肽‌由心房肌分泌,抑制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促进钠和水的排泄,降低血容量和血压。
    前列腺素‌可舒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和滤过率,间接影响水钠代谢。
    其他体液与神经调节
‌    血浆渗透压升高时,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引发渴感,让人饮水,以补充水分。
    交感神经兴奋时,通过调节肾血管张力影响肾血流量,进而改变钠的重吸收和排泄。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脑性耗盐综合征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主要有两种假说。
    1.利钠肽假说:急性脑损伤后利钠肽分泌增加,对抗颅内压升高,以保护脑组织。而利钠肽分泌增加,会导致钠排出过多。
    2.交感神经系统假说: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导致交感神经张力减低,肾脏交感神经冲动输入减少,肾血流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使水和钠的排出增加,同时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肾小管对水和钠的重吸收。
    临床表现
    脑性耗盐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低钠血症表现。患者病情的轻重与低钠血症发生的快慢及严重程度相关。
    轻度低钠血症可无症状。急性发作且较为严重的低钠血症可导致脑水肿,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易激、嗜睡、局灶性神经症状加重、抽搐、昏迷甚至死亡。此外,脑性耗盐综合征的低血容量症状多为出冷汗、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严重时出现昏迷、四肢冰冷、脉搏细速、尿少或无尿、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循环衰竭现象。

诊断和治疗

诊断
    1.诊断标准:存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低钠血症;高尿钠,血浆渗透压低于尿渗透压;24小时尿量高于1.8升;低血容量(血尿素氮、肌酐、白蛋白浓度及血细胞比容升高);全身脱水表现(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及血压下降)。
    2.排除标准:初始液体复苏时液体过载;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造成儿茶酚胺一过性激增,导致血压升高、尿钠升高、容量血管收缩;伴四肢瘫的颈髓损伤时,直立位比仰卧位排水、排钠量更高;肾上腺功能不全,醛固酮分泌不足;内源性肾小管损伤;服用影响肾小管功能的药物,如利尿剂、造影剂、咖啡因、茶碱等。
    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者,必须鉴别脑性耗盐综合征与引起低钠血症的其他病因,主要是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二者都可表现为低钠,但发病机制不同,治疗原则相反,临床上要注意区分。
    治疗
    脑性耗盐综合征通常于颅脑损伤后一周左右出现,可在2周~4周内自行缓解,但在部分患者身上可持续数月、数年甚至迁延不愈。
    脑性耗盐综合征的治疗通常需要积极增加液体和氯化钠的摄入。原则是静脉补充足量的钠盐,也可以口服钠剂。
     (作者供职于郑州市中心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