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第四版:卫生文化
 上一版     
旧书摊上的悠然时光
重症监护室里的爱情约定
谁在呼唤你的小名儿
以对话为桥 共筑时代家风
书画作品
1
11 1 2025年5月13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以对话为桥 共筑时代家风
 

□李琳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关于“家”的故事。这个故事里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是有一盏代代相传的灯——它的名字叫“家风”。这盏灯,是父母与子女之间跨越时代的对话与双向学习。
    回溯童年时光,父母的谆谆教诲仍在我的耳边回响:“你到学校一定要好好学习。农村的孩子,读书是唯一的出路。”于是,“好好学习”这4个字便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那时候,不管家里有多么繁重的农活儿,瘦弱的母亲都独自承担,从不让我因为干农活儿而影响学习。父亲常常拿着他儿时满分的成绩单激励我,我也牢记父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嘱托。在朦胧中,我不知不觉地长大,懂得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真谛。
    后来,我也初为人母,和世上所有的妈妈一样“望子成龙”。每天晚上,我认真辅导儿子的作业;每个周末,我带着儿子奔波于各种课外班之间;每个月,我关注儿子的月考成绩;每年年底,我认真总结儿子的点滴进步。伴随着“做最好的自己,你是最棒的!”鼓励,儿子也从稚嫩的小男孩,变成了阳光帅气的小伙子。
    很多人认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我想说:“孩子何尝不是父母的小老师呢?”时代在变化,家风不再是单行道,而是一座双向奔赴的桥。
    当姥姥拿着零钱外出买菜时,儿子耐心地教她使用手机支付;当爷爷想念异地求学的孙子时,儿子教他使用视频通话。这些点滴瞬间,让我深刻意识到,我们的家风从未停滞,教育不再是居高临下的指导,而是两代人共同寻找答案的温馨历程。
    《礼记·学记》曰:“教学相长。”今天,我们更要用行动证明:好的家风,不仅需要孩子仰望父辈的背影,还需要两代人互相俯身,以谦逊的姿态在时代的阶梯上共同攀登。
    一个真正温暖的家,从不会用“我吃的盐比你走的路多”堵塞沟通渠道,也不会用“小孩子懂什么”掐灭好奇心。因为真正的传承,不在祠堂的牌匾上,而在饭桌旁的欢声笑语里;不在训诫的条规中,而在两代人互相递出的橄榄枝上。
    最好的家庭教育,不是培养“听话的孩子”,而是塑造“会对话的家庭”。在这里,我们教孩子理解责任,孩子教我们放下焦虑;我们带孩子读懂传统,孩子带我们看到未来。
    愿我们以对话为桨,让家风的小船承载着爷爷的故事、父母的阅历、孩子的梦想,驶向更广阔的海洋;让父母与子女成为彼此生命中最温暖的同行者,让我们共同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家的答案。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中医院)

 

 
2018-2020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