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5·12”国际护士节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三版:“5·12”国际护士节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特别报道
 
第四版:天使之声·特别报道
 上一版     
结核病与麻风病的防治
手术患者呼吸功能训练护理要点
遗失声明
胎盘早剥的处理要点
坚持问题导向 强化体系创新
1
11 1 2025年5月10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胎盘早剥的处理要点
 


□苏文林

一日,笔者正在值夜班时,突然接到急诊科的电话通知:一位孕妇刚到急诊大厅就突发抽搐,神志不清。笔者和几位护士进入急诊科后,只见孕妇双眼上翻,口吐白沫,四肢抽搐,神志不清,呼之不应,测血压220/120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133.322帕)。笔者立即将孕妇头偏向一侧,进行心电监护、吸氧、硫酸镁解痉、地西泮镇静、酚妥拉明降压等处理后,孕妇神志逐渐转清,但是持续性腹痛,阴道有鲜红色的血液流出。笔者检查后发现,孕妇腹壁张力大,子宫强直性收缩无间歇,胎心80次~100次/分,立即抽血、备血,完成术前准备。
笔者与手术团队成员共同为孕妇进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在术中,患者子宫胎盘卒中,红色腹水200毫升,娩出一名男性新生儿,胎盘后压迹7厘米×4厘米,术中出血1200毫升,输新鲜血浆600毫升。术后,患者转重症监护室治疗2天,在产科普通病房治疗5天后出院。

正常位置的胎盘于怀孕20周后至胎儿娩出前有部分或完全剥离者称为胎盘早剥。这是一种严重的产科并发症,在我国发生率为1%。胎盘早剥起病急、发展快,若处理不及时,可危及孕妇生命。​
发病因素
血管病变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尤其是重度子痫前期,是胎盘早剥较常见的原因。高血压病可导致底蜕膜螺旋小动脉痉挛或硬化,引起远端毛细血管变性坏死甚至破裂出血,血液流至底蜕膜层与胎盘之间形成血肿,致使胎盘与子宫壁分离。慢性高血压病、肾病等合并妊娠时,也会因全身血管病变而增加胎盘早剥风险。
机械性因素 孕妇腹部直接受到撞击、摔倒、挤压等外伤,导致胎盘与子宫壁分离。此外,外倒转术矫正胎位操作不当、脐带过短或脐带绕颈等情况,在胎动时也可能牵拉胎盘,引起胎盘早剥。
宫腔内压力骤减 未足月胎膜早破,双胎妊娠分娩时,第一胎儿娩出过快,或人工破膜后羊水流出过快,均可使宫腔内压力急剧下降,子宫骤然收缩,胎盘与子宫壁发生错位而剥离。
其他因素 长时间仰卧位,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蜕膜静脉床淤血或破裂,形成胎盘后血肿,引起胎盘剥离。另外,高龄、多产、吸烟、吸毒、绒毛膜羊膜炎、血栓形成倾向等也是胎盘早剥的高危因素。
病情观察
病史与症状评估 询问孕妇的病史,结合孕妇出现的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初步判断胎盘早剥的可能性。例如,若孕妇患有重度子痫前期,突然出现持续性腹痛及阴道流血,应高度怀疑胎盘早剥。
体格检查 通过腹部触诊,判断子宫大小与妊娠周数是否相符,以及胎位是否清楚、胎心是否正常等。重度胎盘早剥发生时,孕妇压痛感明显,子宫大于妊娠周数,胎心异常或消失。
超声检查 B超检查是诊断胎盘早剥的重要辅助手段。典型声像图显示胎盘与子宫壁之间出现边缘不清楚的液性低回声区(胎盘后血肿),胎盘异常增厚或胎盘边缘裂开。同时,通过超声观察胎儿的存活情况及胎动、胎心情况。需要注意的是,超声检查阴性结果并不能完全排除胎盘早剥,尤其是胎盘附着于子宫后壁时,可能因超声分辨率受限而漏诊。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检查、凝血功能检查、肾功能及二氧化碳结合力等。血常规检查可了解贫血程度,凝血功能检查有助于判断有无凝血功能障碍,这在重度胎盘早剥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尤为重要。肾功能及二氧化碳结合力检查,可评估孕妇是否因失血过多导致肾功能受损及酸中毒。
处理要点​
纠正休克 对于出现休克症状的孕妇,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环。可输入新鲜血液、血浆等,以维持血压稳定,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
监测胎心 持续监测胎心,判断胎儿宫内情况。
及时终止妊娠 一旦确诊胎盘早剥,应根据孕妇的病情、孕周、胎儿宫内状况等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及时终止妊娠。​
孕20周~34周合并1级胎盘早剥孕妇,胎儿宫内情况良好,尽可能延长孕周保守治疗,密切监测阴道出血量,子宫张力,凝血功能及胎心,必要时及时终止妊娠。
阴道分娩 适用于0级~1级胎盘早剥、产妇生命体征平稳,胎心良好,宫口已扩张、估计短时间内可结束分娩者。在分娩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宫缩情况、阴道出血量以及胎心变化,做好输血及剖宫产的准备。
剖宫产 适用于重型胎盘早剥,尤其是初产妇,不能在短时间内结束分娩者;轻度胎盘早剥但胎儿窘迫,需要抢救胎儿者;破膜后产程无进展者,产妇病情加重危及生命,不论胎儿死活,均应立即进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剖宫产取出胎儿和胎盘后,应立即注射宫缩剂,并按摩产妇子宫,促进宫缩,减少出血。若发现子宫胎盘卒中,经按摩、盐水纱垫热敷子宫后,多数产妇宫缩转佳。若发生难以控制的大量出血,应在输血同时进行子宫切除术。​
护理措施​
加强孕期管理 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慢性肾病等疾病。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应增加产检次数,密切监测血压、尿蛋白、胎儿生长发育等情况。​
避免外伤 孕妇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安全,避免腹部受到撞击、摔倒等外伤。尤其是在孕晚期,孕妇行动时应更加小心。​
正确处理羊水过多和双胎妊娠 羊水过多时,人工破膜应缓慢进行,避免羊水流出过快。双胎妊娠分娩时,应注意控制第一胎儿娩出速度,防止宫腔内压力骤减。
(作者供职于湖南省邵阳市中心医院产科)

 
2018-2020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