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健康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六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七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八版:健康促进
 
第七版:健康促进
 上一版    下一版  
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怎样居家护理
牙齿缺损的修复方法
什么是溃疡性结肠炎
如何进行细菌培养
手术器械的管理措施
骨科创伤后的康复训练
中医养生知多少
1
11 1 2025年3月15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骨科创伤后的康复训练
 


□周晓

   骨科创伤在我们的生活中比较常见,不管是骨折或其他骨骼及关节损伤,都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较大的困扰。但通过科学、系统的康复方法,可以帮助骨科创伤患者尽早离开病床,逐步回归正常的生活。
骨科创伤的急性期康复
    在发生骨科创伤之后,要先稳定患者的病情,从而减轻痛苦。在这一阶段,治疗及康复的措施主要包括止血、固定、药物治疗以及初期的康复锻炼等。
    止血和固定:止血可以通过压迫止血、冷敷等方法进行,可以迅速控制出血,减轻肿胀。另外,需要根据骨折的部位及程度,选择适宜的固定方法,如打石膏、夹板等,以此维持骨折部位的稳定性,也为后续的康复打下坚实的基础。
    药物治疗:可以使用中药汤剂或者外用药物进行治疗,如云南白药、红花油等都是常用药,可以起到活血化瘀、止痛消肿的作用。若患者疼痛严重,在早期可以服用3天~5天的非甾体抗炎药,以减轻疼痛及水肿,并保障患者能开展康复活动。
    初期康复锻炼:家属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对患者开展轻柔的关节被动运动,如推拿、按摩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及肌肉松弛,避免关节僵硬。另外,患者可以根据疼痛及肿胀情况,逐步尝试开展主动运动,如手指或者脚趾屈伸等。
骨科创伤的亚急性期康复
    在骨科创伤的亚急性期,康复重点会逐渐转向增强肌肉力量及提高关节活动范围。
    首先,肌肉力量训练。开展肌肉的紧张及放松练习,以及逐渐增加肌肉的动态收缩训练,可以使用弹力带开展抗阻练习。
    其次,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在确保患者无痛的前提下,逐步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直至关节活动接近正常。
    最后,功能性训练。患者可以通过穿衣、吃饭、洗漱等日常生活技能的练习,来提高自理能力。这一阶段的训练可以帮助患者逐渐适应日常生活,增强康复的信心。
骨科创伤的慢性期康复
    在慢性期,康复重点是肌肉及耐力的进一步强化,以恢复运动的能力。
    强化肌肉及耐力:患者可以使用杠铃、哑铃等器材来开展肌肉力量及耐力强化训练。同时结合有氧运动,如骑行、步行等,促进心肺功能及整体耐力的提升。
    平衡及协调训练:开展静态平衡训练(如单脚站立等)和动态平衡训练(如踏步等),可以提升肢体的平衡能力及协调性。
    恢复运动能力:患者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及实际需求,开展专项运动训练,如踢足球、打篮球等。
    以上就是骨科创伤患者的康复方法,在此期间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做好心理调适并预防感染。科学、系统的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从而回归正常的生活。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民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