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赵文豪 赵芸萱 白 丹
重症肌无力危象合并重症肺炎、脓毒血症,患者生命垂危。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新医一附院)神经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凭借精湛的诊疗技术,仅用5天时间,成功救治了患者。 半个月前,有着8年重症肌无力病史的李先生,因感冒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摄氏度),伴有胸闷、吞咽困难、咳嗽、痰难以咳出等症状,被紧急送至新医一附院神经重症医学科。 入院时,李先生呼吸严重无力,血氧饱和度急剧降至76%,血气分析提示Ⅱ型呼吸衰竭。这些都是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典型表现。神经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流程,迅速完成气管插管,并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以稳定生命体征,为后续治疗赢得时间。 然而,患者的病情远比想象中复杂。进一步检查发现,李先生合并重症感染,且免疫力极低,全身炎症反应剧烈,有多器官功能衰竭风险。 面对严重呼吸无力、重症感染难题,神经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迅速制订集束化治疗方案——进行抗感染、液体复苏及循环支持,同时启动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增强免疫力,阻断重症肌无力进展。在机械通气的支持下,该医护团队每日进行肌力评估、呼吸功能监测及抗胆碱酯酶药物剂量动态调整,不断优化治疗方案。 入院第3天,李先生的肌力明显改善,成功脱离呼吸机。观察李先生自主呼吸无异常后,神经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顺利拔除气管插管。入院第4天,李先生恢复经口饮食。入院第5天,李先生可床旁独立行走,并被转入普通病房。入院第9天,李先生顺利出院。 在转出神经重症医学科当日,李先生给神经重症医学科全体医务人员送上一封手写的感谢信。信中写着:“真诚地感谢整个科室的付出!(医院)又一次拯救了我的生命!谢谢大家!”朴实的句子里,满是对医务人员日夜坚守的敬意。据了解,8年前,李先生因重症肌无力在新医一附院接受了胸腺瘤切除术。此次再度入院,他又得到了医务人员的全力救治。
相关链接
重症肌无力是罕见病,是由神经-肌肉传递功能障碍引起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无力和易疲劳。该病虽然发病率低,但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重症肌无力危象是重症肌无力患者在病程中突然出现的并发症,是重症肌无力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 重症肌无力危象合并脓毒血症,死亡率极高。救治这类患者,需要做到免疫功能调节、感染控制和器官支持的平衡。此类危重症的救治需要把握三大核心要素: 1.早期识别呼吸衰竭并果断使用呼吸机,避免缺氧导致的不可逆损伤。 2.迅速识别重症肌无力危象的类型,精准把握重症肌无力危象一线药物选择和治疗时机,以快速阻断免疫风暴。 3.严格进行集束化管理,通过抗感染、营养支持与早期康复的协同作用,实现治疗效果最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