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河南黑热病防控再发力 跨区域跨行业四市协同共防 |
|
本报讯 (记者杨 须 通讯员樊晓阁 王建坡)3月6日,河南省洛阳市、郑州市、许昌市、平顶山市4市的疾病预防控制局、农业农村局在洛阳市签订《河南省黑热病区域联防联控工作协议》,首次在市域启动跨区域、跨行业、多部门黑热病联控联防运行机制,共同推动全省黑热病防控工作共商、共管、共治。 黑热病又名内脏利什曼病,是由利什曼原虫引起、经白蛉传播的地方性传染病。根据传染源不同,黑热病一般分为人源型、犬源型和自然疫源型。河南省目前主要流行的是犬源型黑热病。雌性白蛉多嗜吸人和哺乳动物的血,通常栖息于室内外阴暗、潮湿、避风的场所(屋角、墙缝、畜舍、桥洞等),5月~9月为白蛉的活动季节,6月~7月是活动高峰期。黑热病临床上以长期不规则发热,脾、肝、淋巴结肿大和全血细胞减少性贫血为主要表现,若不及时治疗,大多数患者会在1年~2年内合并其他疾病而死亡。 洛阳市、郑州市、平顶山市和许昌市4市位置相邻、地貌相似,相邻县区人员交流多,传播媒介白蛉、犬只的流动频繁,黑热病疫情存在一定关联性。前期,4市充分沟通交流,加强协同防控,探索性采取一系列综合干预措施,实施疫情同防同控。为进一步强化区域联防部门联控,4市疾病预防控制局、农业农村局决定建立黑热病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并举行签约仪式。签约现场,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省疾病预防控制局党组书记、局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郭万申代表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局将河南省黑热病区域联防联控会旗与会杯授予首次轮值市洛阳市。4市分别作2024年黑热病防控工作专题汇报,林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荥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分享经验做法,相互交流借鉴,共同商定黑热病区域联防联控年度工作计划,明确任务分工、时间节点以及黑热病联防联控年度工作重点。此次4市的签约,也标志着河南省跨地区、跨行业、多部门的黑热病联防联控机制在去年荥阳市和修武县试点探索的基础上,正式推广应用并进入常态化运行阶段。 根据协议,4市以提高黑热病防控效能,实现早期发现、快速应对、有效控制为目标,将加强市域间黑热病防治工作的多部门协作、上下联动、信息共享、资源调配和技术交流,在媒介监测、犬只调查、疫情通报、疫点处置、会商研判、主动干预等方面形成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的工作机制,同时规定了跨区域联防联控组织架构,要求定期编制黑热病工作简讯,创新和完善多部门合作,加强培训、宣传和哨点医院人群监测等工作,并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与任务。 针对人畜共患病综合治理和黑热病联防联控工作,郭万申说,全省疾控战线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坚定不移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的重要论述精神,要充分认识到黑热病等人畜共患病的严重危害,深刻理解黑热病区域联防联控的意义和作用,深入分析、全面梳理问题短板,完善机制、努力提升防控效能,优化策略、推动措施落实落细。他强调,区域化治理是国家战略框架中应对系统性挑战的重要手段,河南省的区域联防联控工作要积极融入国家战略框架,同时在政策、技术、机制层面持续创新,以实现更高效的系统性协同。4市要在荥阳市和修武县黑热病区域联防联控试点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疟疾、布病等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的宝贵经验,抓重点、攻难点、多方联动,建立好、运用好跨区域和跨行业的黑热病联防联控机制,积极探索黑热病、狂犬病等“一样多检、多病同防、多病共管”工作模式,构筑牢固的防疾病、保健康屏障,在“四高四争先”中作出新的贡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