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四版: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六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七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八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健康促进
 
第十二版:健康促进
 上一版  
孤独症儿童口腔的日常护理方法
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因及预防措施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与护理
预防盆腔炎 呵护女性生殖健康
孕期超声检查的必查项目有哪些
1
11 1 2024年9月21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与护理
 

□欧枝进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就是新生儿皮肤、巩膜(眼白)出现黄染的现象。这通常是由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水平过高所导致的。胆红素是红细胞分解后产生的一种物质,正常情况下,肝脏会将其处理并排出体外。但在新生儿期,由于多种原因,胆红素可能会在体内积累,导致黄疸的出现。
根据黄疸的发生原因和时间,我们可以将其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现象,通常在出生后2天~3天出现,4天~6天达到高峰,然后逐渐消退,一般不超过2周。而病理性黄疸则可能由于疾病、感染、溶血等原因导致,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黄疸程度重,甚至可能伴随其他症状。
新生儿黄疸的判断与监测
要判断新生儿黄疸是否正常,我们需要从黄疸的出现时间、严重程度和是否伴随其他症状等方面进行观察。一般来说,发生生理性黄疸的宝宝除了皮肤黄染外,其他状况良好,吃奶、睡觉、大小便都正常。而发生病理性黄疸的宝宝可能会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体温异常等症状。
除了观察症状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查来了解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医生会根据胆红素水平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来判断黄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与护理
对于生理性黄疸的宝宝,通常无须特殊治疗,只要保证充分哺乳、保持新生儿排便通畅、适当的阳光照射即可。阳光中的蓝光可以帮助降低胆红素水平,但需注意避免阳光直射眼睛和皮肤晒伤。
对于病理性黄疸的宝宝,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药物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方法,通过使用药物来帮助肝脏处理并排出胆红素。光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将新生儿置于特殊的蓝光灯下,利用蓝光的作用降低胆红素水平。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还需要进行换血治疗等其他治疗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新生儿的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宝宝的病情变化,及时就医。同时还要注意保暖、避免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护理措施。
黄疸的预防与控制
黄疸的预防和控制对于新生儿的健康非常重要。通过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孕期保健是预防新生儿黄疸的重要一环。孕妇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避免孕期感染和不必要的药物使用。同时,定期产前检查也有助于及早发现并处理可能导致新生儿黄疸的高危因素。
新生儿出生后的护理也是预防黄疸的关键。出生后应尽早开奶,促进胎便排出,减少胆红素的吸收。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皮肤感染,也是预防黄疸的重要措施。此外,合理的喂养和充足的营养供给也有助于降低新生儿黄疸的发生风险。
除了预防措施外,定期监测黄疸指数也是控制黄疸的有效手段。家长应学会观察新生儿皮肤颜色的变化,并使用黄疸仪等工具进行监测。一旦发现黄疸,应及时就医,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早期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新生儿黄疸的误区与澄清
在对待新生儿黄疸的问题上,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例如有人认为新生儿黄疸是正常现象无须治疗,但实际上病理性黄疸需要及时干预以防止对新生儿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还有人认为新生儿黄疸会自动消退不需要关注,这也是错误的观念。因为忽视黄疸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如核黄疸等严重问题。此外,关于新生儿黄疸与母乳的关系也存在误区,有人认为需要停止母乳喂养,但实际上,只有严重的母乳性黄疸才需要暂停母乳喂养。
因此,家长应该保持理性,避免过度恐慌或轻视黄疸问题遵循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学习科学知识正确认识新生儿黄疸并加强家庭护理以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
家长在应对新生儿黄疸时,应保持冷静,既不应过度担忧,也不应掉以轻心。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应遵循医生的专业诊断和治疗指导。通过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家长能够更准确地理解新生儿黄疸,并采取有效的家庭护理措施,从而保障宝宝的健康成长。
 (作者供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妇幼保健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