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孝行无疆 爱满人间 |
|
□张颖伟
亲情是永不干涸的源泉,滋养我们的心灵;孝道是璀璨的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在一个平凡的城市里,有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它如同一首悠扬的赞歌,传颂着孝顺与真情的力量。 92岁的患者,本应在家人陪伴下,安享晚年时光。然而,坎坷的命运让她遭遇了脑出血,躺在了医院重症监护室里。那一刻,整个家庭被阴霾笼罩,但是在这片黑暗中,有一个身影挺身而出,用行动点燃了希望之光,那就是患者的女婿。 他叫潘峰,一个普通的男人,在这场家庭变故中,展现了非凡的担当。得知患者病重住院的消息后,他的内心充满了焦虑和担忧。他没有丝毫犹豫,即刻投入照顾患者的行动中。 虽然重症监护室不允许患者家属陪伴,但是没有阻挡潘峰为患者尽孝的心。潘峰知道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充足的营养,于是他从饮食入手,为促进患者康复做努力。 每天,当天边刚刚泛起鱼肚白,潘峰就去菜市场买菜了。在熙熙攘攘的菜市场里,他精挑细选每一种食材。他选择最新鲜的蔬菜、最鲜嫩的肉类、最优质的水果,每一个选择都饱含着对患者的关爱。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让患者吃最有营养、最健康的食物。 买好食材回家后,潘峰顾不上休息,一头扎进厨房里开始忙碌起来。他熟练地清洗食材、切块、配料。最重要的一步,是他将这些精心准备的食材放入破壁机中打成糊。嗡嗡作响的破壁机,仿佛是他爱心的律动,奏响了一曲温暖的乐章。 制作好的营养糊,被潘峰小心翼翼地装入保温桶中。潘峰带着保温桶匆匆出门,赶往医院。城市的街道车水马龙,潘峰的心在焦急地跳动着。他希望能以最快的速度将这份食物送到患者的嘴边,让患者感受到家人的关爱和温暖。 终于,潘峰抵达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在护士协助下,患者顺利品尝到了潘峰送来的营养糊。虽然患者无法用言语表达,但是我从她那微微湿润的眼角和神情中,感受到温暖与欣慰。这一刻,潘峰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日复一日,这份爱的传递从未间断。潘峰的坚持和付出,不仅感动了患者,还感动了身边的每一个人。医务人员看在眼里,对他竖起了拇指;同病房的其他患者家属,也纷纷称赞他是难得的好女婿。对于这些赞誉,潘峰总是腼腆地一笑而过,他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是一个子女应尽的本分。 在这个物质丰富、快节奏的时代里,我们常常在忙碌的生活中迷失方向,忽略了珍贵的亲情。然而,潘峰的行为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潘峰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孝顺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付出和关爱。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视孝道的国家。“百善孝为先”这句古老的谚语,深深地烙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从古代的二十四孝故事,到今天潘峰的真情付出,孝道传承从未间断。孝道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根基,是民族凝聚力的源泉。 孝顺不仅是物质上的满足,还是精神上的陪伴和关爱。潘峰在照顾患者的过程中,不仅为患者提供了精心搭配的饮食,还给予了患者心灵上的慰藉。他的每一次探望,每一个关心的眼神,每一句温暖的问候,都如同春风般拂过患者的心田,让患者在病痛的折磨中感受到亲情的力量。 在潘峰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责任,一种对家庭无私奉献的精神。潘峰扛起照顾患者的重任,没有丝毫怨言。他的这种责任感,是对家庭价值观的最好诠释,也是对社会风气的正向引领。 这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反思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行为。我们是否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忽略了对父母的关心和照顾?是否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忘却了亲情的珍贵?潘峰的行动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重新审视孝道的意义。 或许,我们无法像潘峰那样,每天为生病的亲人准备营养餐,奔波在医院与家之间;但是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常回家看看,给父母打电话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却能在父母的心中激起温暖的涟漪,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和牵挂。 同时,社会也应该大力弘扬孝道,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孝道的重要性,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老、敬老的良好风气。如果每一个家庭都充满了亲情和关爱,整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在生命的旅途中,我们都会遭遇风雨和挫折。正是在这些艰难的时刻,亲情的力量才显得尤为珍贵。潘峰的孝顺之举,如同黑暗中的一座灯塔,为我们指引了方向。让我们以潘峰为榜样,用真爱和关怀去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让孝道的光辉永远闪耀在生命中,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愿每一个家庭都充满爱与温暖,愿每一位老人都能在子女的关爱中安享晚年,愿人间永远充满真情。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民权县人民医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