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读《黄帝内经》有感 |
|
□谢学倩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对我们在临床中治疗疾病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诸逆冲上,皆属于火”,火邪为致病因素,分为外感之火和内生之火。由于火、热二者性质较为相似,故容易混为一谈。 外感之火,特点有火为阳邪,其性燔灼趋上,易扰心神,易伤津耗气,易生风动血,易致疮痈;内生之火,则由于阳盛有余、阴虚阳亢、气血瘀滞而产生的火热内扰、机能亢奋的病理状态。金元时期著名医学家刘完素被称为“寒凉派”,其在火热致病方面有较深的认识。刘完素认为火热病机非常广泛,故对于风、湿、燥、寒等证,也从火热阐发,形成了以火热为中心的学术观点。唐代医学家王冰所著《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和刘完素具有相同的看法。 明代医学家张景岳云:“火性炎上,故诸逆冲上者,皆属于火。然诸脏诸经,皆有逆气,则有阴阳虚实不同矣。其在心脾胃者,如《黄帝内经·素问·脉解》曰:‘所谓上走心为噫者,阴盛而上走于阳明,阳明络属心,故曰上走心为噫也。’有在肺者,如《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有在脾者,如《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曰:‘厥气上逆则霍乱。’有在肝者,如《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肝脉搏坚而长,色不青,当病坠若搏,因血在胁下,令人喘逆。’有在肾者,如《黄帝内经·素问·脉解》曰:‘所谓呕咳上气喘者,阴气在下,阳气在上,诸阳气浮,无所依从。’又《黄帝内经·素问·缪刺论》曰:‘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嗌痛不可内食,无故善怒,气上走贲上。’凡此者,皆诸逆冲上之病,虽诸冲上皆属于火,但阳盛者火之实,阳衰者火之虚,治分补泻,当于此详察之矣。”张景岳阐述了五脏、胃胆、大小肠等皆有上逆之症,诸逆冲上是火性炎上的原因。张景岳还提醒我们,要注意实火、虚火之别,区分补泻。 从这3位医学家的论述来看,诸逆冲上是火性炎上的原因,我们要注意辨别虚实。 在临床跟师过程中,我见过老师治疗嗳气患者。患者为年轻女性,因生气出现嗳气症状,老师辨证后加了几味清火药。当时我有点儿不明白,患者并没有明显的火热症状,为什么要用清火药呢?老师就对我们说:“诸逆冲上,皆属于火。”突然,我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感叹老师丰富的中医药知识,还对自己理解不深刻感到惭愧。我虽然知道这个条文,但是在临床中不会应用。因此,今后我要努力学习中医药理论知识,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