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中医药周刊·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中医药周刊·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中医药周刊·杏林
 
第八版:中医药周刊·杏林
 上一版  
补肾固精益智仁
祛除湿气有妙招
养生食谱
“铁胆御史”的医学名著——《明医杂著》
大明宗室周定王 潜心医药救灾荒
1
11 1 2024年9月3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大明宗室周定王 潜心医药救灾荒
 

□禄保平

 

   在河南省禹州市北部15公里的无梁镇王家村,有一座陵墓。这里埋葬着明太祖朱元璋的第5个儿子、明成祖朱棣的胞弟朱橚。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橚受封周王,逝后谥号曰“定”,史称周定王,故其陵墓被称为“周定王陵”(俗称“朱王坟”)。近年来,经文物工作者鉴定修复,朱橚墓地神秘的面纱逐步被揭开,成为禹州文物古迹的一大名片。
    朱橚留给世人的不只是一座坟墓。朱橚虽然在政治上没有什么作为,但是在其他方面却有着惊人的天赋和毅力。尤其在医学方面,朱橚给世人留下了无数珍贵的典籍,对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朱橚就藩开封期间,看到河南经常发生饥荒,就将可充饥食用的野草品种,亲自栽培试验,著成《救荒本草》。明末科学家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将其全文收录。
    《救荒本草》是我国历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部救荒类著作,在世界科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地位。该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体现了实用性与科学性的高度统一,不仅对国内外救荒产生了重大作用,还对国内外野生食用植物研究有着深远影响。学者牛建强指出,该书从不同角度对植物进行多重分类,注重观察和实验,客观地绘制植物图像等,这些都蕴含了近代科学产生的因子。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李约瑟则称赞朱橚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开拓者,还是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朱橚还主持纂修大型方书《普济方》。该书原作168卷,后改为426卷,是我国古代收载药方最多的医学著作。该书大致分为12个部分,内容涵盖方脉、运气、脏腑、五官、内科杂病、杂治、杂录和符禁、外伤科、妇科、儿科、针灸、本草等。其所收录资料除取之于历代方书外,还兼收史传、杂说、道藏、佛典中的有关内容。《四库提要》谓其“采摭繁富,编次详析,自古经方更无赅备于是者”。
    朱橚还组织编写《保生余录》2卷和《袖珍方》4卷。其中,《袖珍方》取“袖者易于出入,便于中笥;珍者方之妙选,医之至宝”之意,分类汇集历代医学家效验方。全书分为风、寒、暑、湿、伤寒、疟、痢、呕吐、泄泻、霍乱、秘结、咳嗽等81门,以证类方,收录方剂3077首,每方皆注明出处。由于该书选方严谨,方论结合,切合实用,而深受医学家重视,仅在明代就被翻刻十余次。
    禹州中医药文化研究者铁绍文认为,朱橚爱药识药,发现禹州中医药资源丰富,建墓园于此。禹州后来成为中国药都,在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朱橚及其《救荒本草》。书中有不少道地中药材,都注明产于禹州。
    著名学者周笃文先生曾作《朱橚赞》。诗曰:“本草缘何可救荒,夜翻普济绪纷茫。若教黎庶皆无恙,敢下龙庭卧夕阳。”笔者不揣浅陋,赋诗一首以敬之,曰:“本草救荒定王工,普济天下佑苍生。余录犹可保黎庶,袖珍妙方灾恙平。”(注:诗中包含了朱橚编写的《救荒本草》《普济方》《保生余录》和《袖珍方》,并回应了周笃文“本草缘何可救荒,夜翻普济绪纷茫”之问。)
 (作者系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