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中医药周刊·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中医药周刊·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中医药周刊·杏林
 
第六版:中医药周刊·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下)
从药理分析看“对药”治疗痛证的规律
中药贴敷涌泉穴的内病外治思路
浅谈胆囊炎的辨证论治
征 稿
1
11 1 2024年9月3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中药贴敷涌泉穴的内病外治思路
 


□黄鸿昊

中药贴敷疗法是传统中医外治法。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通过经络、腧穴及药物刺激发挥着穴效和药效的双重功用,从而起到防治疾病、保健功效。涌泉穴乃足少阴肾经“井”穴,犹如泉眼般灌溉机体。《寿世青编》说:“足宜常擦涌泉。”说明涌泉穴有保健养生作用。在治疗、保健上,将研制好的中药粉调成糊状贴敷在涌泉穴上,治疗作用广泛。
贴敷涌泉穴以内病外治
古代医学家较常用的涌泉穴贴敷药物包括吴茱萸、大蒜、黄连、黄檗、天南星、乌头等,或再加上蜂蜜、醋等调制,药物调配应注意患者的体质和疾病而使用。中医认为,病可以先从皮毛入,而药物同样可由皮毛进入吸收。以上药物有不同的特性,如部分药物属于辛温药,具有一定刺激性,温通力强,更利于穿透经络发挥作用。贴敷涌泉穴有不少独特优点。
《急救良方》记载:“用吴茱萸为末,醋调涂足心,效。最宜小儿口疮,不肯服药者,一帖而愈。”指出对于儿童不肯服药,贴敷疗法是有效的治疗途径。《圣济总录》认为“治鼻衄不止。诸药不验,大蒜贴足方。”大蒜贴敷涌泉穴有止鼻血作用,且诸药不验情况下更有奇效,可见中药贴敷涌泉穴治疗一些疾病的独特疗效和优势。久泄不止或老人鼻流清涕,可以应用大蒜捣贴涌泉穴,也体现了贴敷涌泉穴内病外治的作用。
贴敷涌泉穴临床应用广泛
涌泉穴位于人体最低位置,亦善治人体上部疾患,为中医“上病下治”疗法,在临床上应用范围广,如治疗内科、外科、妇科、儿科诸科中的目疾、衄血、咳嗽、耳鸣、咽痛、呕吐、眩晕及头痛等。
《本草纲目》曰:“茱萸同大黄、乌头末,贴足心,引热下行,止耳鸣耳痛。”《全幼心鉴》认为:“小儿赤眼,水调黄连末,贴足心,甚妙。”以上例子均是依靠经络、药物贴敷引热下行,降气泄火等方法发挥作用,重视整体,不仅是头痛治头。
中药贴敷涌泉穴有交通心肾作用。例如,吴茱萸、附子等药,贴敷涌泉穴能够调和脏腑阴阳平衡,从而安神定志。因此,对于失眠也有不错的疗效。
中药贴敷疗法是很好的辅助疗法,副作用少、费用低,值得推广运用。临床中已有很多案例,发现中药贴敷涌泉穴对现代常见疾病(如高血压病、失眠、急性咽炎和口腔溃疡等),具有一定疗效。在医疗、保健中,应用不同的中药配伍,还能够增强疗效和产生不同的功效,治疗范围更广。不少医学家认为起效立止,用温水清洗,或因个人情况选用较温和的药物贴敷,控制好贴敷的时间,以防过敏反应,如瘙痒、皮疹等。因此,必须注意患者对于中药贴敷的耐受性,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作者系暨南大学中医学院博士研究生)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