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三版:临床荟萃
 上一版    下一版  
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为何在这个年龄段多见
一例单孔胸腔镜下左肺上叶癌切除术
1
11 1 2024年8月27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为何在这个年龄段多见
 


□陈献韬

   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4岁~8岁的儿童中较为常见。
    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通常是由于股骨头骨骺与干骺区血流中断导致的缺血性坏死,但确切、真正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血管发育的特殊性
    4岁之前的儿童,旋股外侧动脉和旋股内侧动脉均匀地分布于整个股骨头。他们的活动量虽然多,但是很少有高强度运动。
    儿童在4岁~8岁之间生长发育迅速,股骨颈快速变长,股骨头负重区的血供主要由旋股内侧动脉终末支外侧骨骺动脉供应;而旋股外侧动脉不再是主要供应者,仅供应股骨颈前方区域,对股骨头血供显得“力不从心”。此时,股骨头圆韧带动脉尚未为股骨头供应血液,而来自干骺端的动脉血液循环又被股骨头骺板阻挡,此时只有一条外侧骨骺动脉供应股骨头血液。这使得该年龄段的儿童在受到创伤或髋臼发育不良等因素影响时,更容易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外伤以多种形式影响股骨头血液循环
    髋关节囊内和股骨头近端骨髓腔内压力增高会造成股骨头近端静脉回流障碍,进而造成股骨头供血障碍和坏死。导致髋关节囊内压力增高的原因以髋关节滑膜炎多见,而儿童滑膜炎的原因较多。在现实生活中,儿童抱怨其膝盖或大腿疼痛,多被家长认为是活动量大导致的,从而延误治疗时机。
    处于4岁~8岁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活泼好动,他们热衷于跑、跳、蹦等高强度活动。而在这个年龄段,儿童的股骨头外侧骨骺动脉自旋股内侧动脉发出后,经后侧转子窝关节囊,再转向外侧股骨头与股骨颈交界处、闭孔外肌表面进入骨骺周围血管网。血管行经之处的关节囊特别厚,组织间隙很窄,在某些特殊体位时,此段血管极易因受压而发生栓塞。8岁以后,儿童的圆韧带血管参与对股骨头的血供,因而栓塞的发病率明显降低。青少年的骨骺板闭合后,股骨干骺端血管进入股骨头内,则不易发生此病。
    髋臼发育不良也是导致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一个重要因素。在4岁~8岁的儿童中,由于其骨骼发育尚未成熟,髋臼存在发育不良的情况,这使得股骨头应力分布异常、负重大,增加了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风险。
    营养不良和疾病因素
    营养不良和疾病因素也是导致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重要原因。例如,缺乏维生素D和钙等关键营养素,会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和骨质密度,增加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风险。
    一些先天性代谢性疾病,如糖原沉积病,通常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会导致某些酶或蛋白质功能缺失,从而影响骨组织的正常功能。除了先天性疾病,一些后天性疾病也可能导致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长期大剂量使用激素类药物也可能增加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风险,这是因为激素类药物会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干扰骨代谢过程。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病会影响正常的造血功能,进而影响骨骼健康。
    遗传因素和内分泌因素
    这类患儿常伴有其他部位的先天性畸形和发育异常,如隐性脊柱裂、全身骨骼发育不良、身材矮小等,故有报道认为该病是全身性发育异常的一种局部表现。此外,一些儿童由于体质原因,如骨龄落后、股骨头骨化延迟等,使股骨头骨骺板周围血管长入困难,进而增加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风险。内分泌因素(如促进软骨生长发育的多种细胞因子等)、血液本身的因素(如血液黏度高、血小板凝集异常等)也可诱发该病。
    综上所述,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增加了4岁~8岁儿童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风险。对于这一年龄段的儿童,家长和医生需要密切关注其骨骼发育和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