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笑 文/图
刘先生今年80多岁,间断咳嗽半个月。他的家人带他到当地医院做检查,结果被发现有“大问题”。 刘先生的胸部CT(计算机层析成像)检查结果提示:左肺上叶尖后段见高密度团块影,大小约28毫米×21毫米,边缘浅分叶,伴毛刺,邻近叶裂胸膜凹陷,纵隔内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经过1周的消炎治疗,刘先生的病情并未减轻。后来,刘先生在子女的陪同下来到河南省胸科医院就诊。我接诊了刘先生。 刘先生的胸部影像学特征支持肺癌的诊断(分叶征、毛刺征、胸膜牵拉征)。询问后,我得知刘先生有家族史,其父亲就是因肺癌去世的。刘先生希望做微创手术。 入院后,我为刘先生安排了全面的术前检查。我看了刘先生的胸部增强CT检查报告,发现虽然原发灶不大,但是左肺门淋巴结肿大(不排除转移),与左肺动脉侧壁及发出的尖后段动脉各分支界限不清,甚至包绕这些动脉分支,一旦术中探查发现侵及左肺动脉干,就需要做肺动脉成形术。在胸腔镜下,这种手术难度较大。 考虑到刘先生高龄、体质弱、肺功能差,有做微创手术的诉求,我决定为他实施单孔胸腔镜下左肺上叶切除术,并根据术中探查情况,必要时做肺动脉成形术。如果单孔胸腔镜下处理困难,需要中间转为开胸。 手术如期进行。由于刘先生有左肺气肿、肺裂发育不全,因此手术时我需要特别小心,尽可能减少副损伤,以防发生术后胸腔漏气。在我小心地处理完左肺上叶舌段肺动脉、上肺静脉、前段动脉和清扫纵隔淋巴结后,手术进入“攻坚”阶段。左肺门肿大的淋巴结像“钉子户”一样,嵌入左肺动脉及其分支、支气管之间。为避免发生“灾难性”出血,我先游离并阻断左肺动脉干及叶间动脉,然后在单孔胸腔镜下继续分离淋巴结与叶间动脉之间的粘连,充分游离淋巴结后缘,再经前纵隔将淋巴结前缘尽量勾向远端,在有了相对狭小的空间后放置血管闭合器,处理尖后段动脉分支。在10分钟的锐性分离后,我应用血管闭合器进行肺动脉侧壁成形。整台手术用时3小时。最后,我成功地将“钉子户”———肿大的淋巴结完整摘除。 术后4小时,刘先生可进流食,胸片检查提示左下肺膨胀良好,当天晚上拔除导尿管后可下床活动。术后第8天,刘先生出院。病理检查结果提示:ⅢA期肺腺癌(肺门、叶间淋巴结转移)。目前,刘先生已顺利完成了4个周期的巩固性化疗。 下面,我介绍一下单孔胸腔镜手术的优势: 1.单切口,避免多切口损伤肋间神经。 2.相较多孔胸腔镜手术,单孔胸腔镜手术并未显著延长手术时间,且不影响手术效果。 3.创伤更小,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对于外科医生来说,应用自己最熟练的技术,安全高效地完成一台手术,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胸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