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六版: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上)
“脏腑经络解伤寒”在中医药发展中的重要性
从药理分析看“对药”治疗痛证的规律(四)
中医用药特色经验谈
1
11 1 2024年8月27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脏腑经络解伤寒”在中医药发展中的重要性
 


□周永志

回顾中医药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出现了无数优秀的医学家,以及众多的医学流派。在中医药发展史上,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诊疗体系占据重要地位。
在中医药理论和实践体系中,张仲景的伤寒六经系统是一个完整涉及各个脏腑经络的医疗体系,是众多医家不断“回归伤寒、解读伤寒、构建伤寒”的根本原因所在。以脏腑经络气血为物质属性和关联属性的伤寒体系,是拥有生命力的疾病诊疗体系,是中医药学和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
未来医学看中医药学,中医架构须伤寒,拥有了脏腑经络的伤寒体系,具有无穷的生机。
“脏腑经络解伤寒”,是很多中医前辈坚持的一种学术观点,也是笔者一直研究的领域。
医学的本质是治病救人,疾病的本质则是以脏腑为核心的物质结构出现了异常,所以任何医学体系,都不能脱离身体这个物质基础而存在。众多的中医药理论,如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五运六气学说等,虽然可以用来解读中医,但是不能代表身体内部脏腑经络和气血的运行规律。因此,以脏腑为根基学习中医、发展中医,才是根本。使用“脏腑经络解伤寒”,实现中医理论学习从基础扎实到系统稳定的真正提升。
疾病发生的过程,是身体脏腑功能体系运行失衡的过程,因此每一种疾病的出现,都有其固有的规律。古代的中医典籍和医案,尤其是《伤寒杂病论》,记录了众多的病机学知识。通过这个观点,深入探究伤寒条文中蕴含的疾病病机,把这种病机抽象出来,纳入伤寒六经的脏腑经络体系,重新构建伤寒六经诊疗体系,从而方便大家学习及使用。
同一种医学应该具有完整性,同时具有时空的一致序贯性,通过这个观点,可以弥补内经学说、伤寒体系与现代中医内科学的时空缺憾。一直以来,大家普遍认为内经学说、现代中医内科学与脏腑经络有关系。但是,张仲景认为,伤寒六经与脏腑经络没有关系,这造成了三者不能贯穿为一线,出现人为割裂。通过“脏腑经络解伤寒”,把“伤寒条文脏腑经络化”,这就完成了三者合为一个整体的目标。
“脏腑经络解伤寒”,把“伤寒脏腑经络化”,完成中医在脏腑经络气血方面的完整统一,中医与西医都以脏腑为物质基础。中医与西医具有了物质一体性,有了共同的物质基础,就能真正有效结合。
“脏腑经络解伤寒”,能够完成自身病机体系构建、中医的完整一体性、中西医有机结合,这是我们能够达到的三个目的,这也是医学腾飞的发展过程。
医学发展的方向,包括了微观方向和宏观方向。现代医学侧重于微观方向的发展,中医药学侧重于宏观方向的研究。微观方向的发展具有非常明显的客观性,而宏观方面的发展,则需要更多的观察总结甚至预测;宏观体系可以容纳微观体系,但微观体系不能囊括宏观体系,加之现代医学在情志疾病、慢性病等方面的短板,使其很难短期内出现大的突破或者变革,所以中医药就有了用武之地。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