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六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七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八版:健康促进
 
第七版:健康促进
 上一版    下一版  
什么是MRI检查
老年糖尿病足的护理与预防
正确认识中药材
如何通过饮食改善血脂水平
个体化精准用药的注意事项
急性腹痛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病案管理
1
11 1 2024年8月24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如何通过饮食改善血脂水平
 


□王磊

   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不少人的饮食习惯欠佳,致使血脂异常成为常见现象。血脂异常不仅危害心血管健康,还可能诱发诸多疾病。坚持合理饮食,能够有效控制血脂水平。本文主要介绍血脂异常的饮食调理方法,帮助大家轻松管理血脂,畅享健康生活。
血脂异常对健康的影响
    血脂异常给健康带来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其一,心血管疾病。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关键危险因素之一,高水平的LDL-C(低密度胆固醇)及低水平的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其二,动脉粥样硬化。当血液中的LDL-C过量时,会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窄、阻塞,即动脉粥样硬化。
    其三,冠状动脉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引发冠状动脉疾病,这是心脏供血血管受损的后果。
    其四,中风。血脂异常还会加大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包含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
    其五,胰腺炎。极高的甘油三酯水平有时会诱发急性胰腺炎。
饮食调理的关键要素
    饮食调理是管理血脂异常的重要途径,以下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首先,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比如全谷物,如糙米、燕麦等;蔬菜,包括绿叶蔬菜、根茎类蔬菜等;水果,如苹果、梨、橙子等富含果胶的水果;豆类,如黑豆、红豆、绿豆等。
    其次,选择健康脂肪。单不饱和脂肪酸,常见的有橄榄油、菜籽油、花生油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如亚麻籽油、核桃、葵花籽油,以及深海鱼类(如鲑鱼等)。同时,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比如,少吃红肉、全脂奶制品等;避免摄入反式脂肪酸,不吃含反式脂肪的加工食品、烘焙食品等。
    再次,控制蛋白质来源。植物蛋白方面,有豆类、豆腐、豆浆等;瘦肉选择上,优先考虑去皮的家禽、瘦牛肉等;鱼类当中,摄入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鱼类,有助于降低甘油三酯水平。
    另外,减少盐分和糖分的摄入量。坚持低钠饮食,减少食盐用量,多使用香料和草药调味;减少糖的摄入量,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和食用甜点。
    同时,要平衡饮食结构。做到每天3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保证食物多样化,确保饮食中含有新鲜的蔬菜、水果、全谷物,以及其他营养丰富的食物;合理分配每餐食物,以新鲜的蔬菜为主,适量搭配富含优质蛋白质和复合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另外,注重健康的烹饪方式。多采用蒸、煮、炖,少用油炸和烧烤等烹饪方式,以降低额外的油脂摄入量;使用健康的食用油,如橄榄油、菜籽油等。
    最后,留意饮品的选择。每天至少喝8杯水;选择无糖茶饮,以及其他不含糖的饮品。
    上述饮食调整,能够有效管理血脂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需要注意的是,要坚持遵循饮食指导原则,并结合适度运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常见问题
    如何进行血脂检测
    建议空腹检测,在检测前一天晚上开始禁食(8小时~12小时)。
    是否有必要服用保健品降低血脂
    服用保健品来降低血脂并非在所有情形下都必要。在某些状况下,保健品可能对血脂管理有一定帮助。
    欧米伽-3脂肪酶补充剂: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补充剂,比如鱼油胶囊,有助于降低甘油三酯水平。
    红曲米:含有天然的洛伐他汀,能够辅助降低胆固醇水平。
    注意事项
    咨询医生:在开始服用任何保健品前,务必要咨询医生或注册营养师的意见。
    个体差异:每个人的体质可能不同,服用保健品的效果也会存在差异。
    潜在的副作用:某些保健品可能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或者自身存在副作用。
    监测血脂水平:即便开始服用保健品,也需要定期监测血脂水平。
    在多数情况下,利用合理饮食和改善生活方式,能有效管理血脂水平。
    通过上述饮食方法的合理调整,能够改善血脂水平,进而大幅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要知道遵循科学的饮食指导原则至关重要,与此同时,还应将其与适度运动,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唯有如此,方能维系心血管健康,为身体铸就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
    (作者供职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内分泌科)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