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平 通讯员 杨 浩 文/图
“请问,哪位是县城来的医生?我的右腿发酸,走路使不上劲儿,疼得整夜睡不好觉,麻烦您帮我看一看……”7月5日,75岁的刘连(化名)一瘸一拐地走到中医科门诊。只见她依偎在诊室门口,一边用手揉搓着自己的大腿,一边嘴里不停念叨着:“我要找从县城来的医生!” 专家在基层坐诊 显中医“神奇” 刘连一路“追随”要找的那位医生,是郏县中医院科室共建的外派医生、针推科主任、主治医师张彦珂。据刘连介绍,她家住在茨芭镇棋盘李村,早在半年前就患上了腰腿痛,平日里需要用药物缓解疼痛,但是效果不佳。随着病情的加重,刘连走路成了问题,晚上疼得更是难以入睡。就在刘连准备托邻居送她去县级医院就诊时,恰好遇到茨芭镇中心卫生院医务人员:今年3月,郏县中医院与茨芭镇中心卫生院实施科室共建,从周一到周五,每天都有县中医院的专家在这里坐诊。于是,刘连来到茨芭镇中心卫生院向张彦珂求助。 张彦珂经过认真检查,认为刘连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的腰腿痛。“大娘,请您躺下来,我给您做个小针刀治疗,疼痛会很快缓解。”张彦珂团队一边为刘连做针灸,一边做小针刀治疗。10分钟后,刘连感觉到疼痛明显缓解。刘连伸出拇指称赞:“还是县城的医生技术好,以后我就不跑那么远的路去看病了。在家门口看病,方便还省钱。”在医务人员的帮助下,刘连的入院手续很快办理完毕,准备接受进一步治疗。 “张医生的小针刀技术很神奇,也请您给我治疗一下吧。”据村民孙宁(化名)介绍,4个月前,她到外地打工时不小心摔倒,造成肌肉软组织损伤,平日里靠服药和贴膏药治疗,病情时轻、时重。于是,孙宁就回到了家乡,在茨芭镇中心卫生院治病。经过仔细检查后,张彦珂说:“您这病不算啥,我给您扎几针就好了。”张彦珂在孙宁患病处连续扎了3针后,让孙宁下楼梯活动,检验治疗的效果。5分钟后,孙宁的疼痛感基本缓解。“像孙宁一样的疼痛患者,通过中医药适宜技术治愈的不计其数。中医药适宜技术之所以受到基层患者的欢迎,是因为痛苦小、收费低,于是成了基层患者喜爱的‘香饽饽’。”张彦珂说。 科室共建满足 群众就医需求 茨芭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王晓说,茨芭镇是一个人口大镇,与汝州市纸坊乡毗邻,距离郏县县城约25公里。为缓解群众看病难的问题,2012年3月,茨芭镇中心卫生院成立了中医科,组建团队,购进设备,开展新技术。茨芭镇中心卫生院通过中医馆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把治疗室、煎药室、中药房、中医熏蒸室作为中医药特色科室打造;治疗设备由过去的单一工具,升级为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经颅磁刺激治疗仪、中频治疗仪等20余台先进的医疗设备;治疗技术由单一的传统手法,拓展为针刺、艾灸、耳针、拔罐、中药熏洗等中医药适宜技术30余项。茨芭镇中心卫生院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满足了群众的就医需求。 “通过不懈努力,2021年,茨芭镇中心卫生院获得‘省级中医示范馆’荣誉。”茨芭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刘利民说。为拓展中医药服务范围,今年3月,在郏县卫生健康委的大力支持下,茨芭镇中心卫生院与郏县中医院实施科室共建,郏县中医院选派科室业务骨干到茨芭镇中心卫生院坐诊,并进行“驻扎式”技术帮扶,基本实现“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康复回乡镇”。 刘利民说,自茨芭镇中心卫生院中医科实施科室共建以来,县级医院专家长期坐诊、查房、带教等,不仅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还受到了群众的好评。茨芭镇庞庄村姚蓝(化名)患膝关节炎10余年,双膝因疼痛不能下蹲,经过县级医院专家的精心治疗,1个星期后,症状明显缓解。为表达感激之情,姚蓝将一面锦旗送到茨芭镇中心卫生院中医科医务人员的手中。齐庄村的宋军(化名)患椎间盘突出症多年,在茨芭镇中心卫生院中医科治疗后,效果显著。宋军说:“有县城的专家在乡镇卫生院坐诊,群众看病再也不用跑远了,医生的技术好,还方便。” 据了解,自茨芭镇中心卫生院实施科室共建以来,茨芭镇中心卫生院中医科接诊患者412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4.4%;收治住院患者96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1.6%,患者上转率下降至6.3%。 郏县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张利恒说:“目前,在全县15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与上级医院实施了科室共建,其目的就是推动县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选派专家团队深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坐诊、查房、带教等。此举不仅加强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而且为群众提供了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让群众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县级医院的诊疗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