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政
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一束“光”。这束“光”是一个职业,一份责任,一种精神。 我先带大家认识一个人。他,叫郭春园,是郑州市骨科医院的老院长。郭春园从医60多年,出版2本专著,参与创建3家医院,带出197名高徒,在古稀之年又无偿献出13个家传秘方。他被国内同行专家誉为“中华骨魂”。他的医术和精神,至今仍散发着熠熠夺目的光芒。 打破家规,郭春园用无私奉献照亮传承之路。1956年,郭春园撰写的《平乐郭氏正骨法》出版发行。此书不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全国最早出版的中医正骨专著,还首次公开了郭氏家族180多年不外传的正骨技法、秘方和验方。 1958年,河南省卫生厅(现河南省卫生健康委)指定郭春园为祖国医学传承人,先后录取了197名高中毕业生成为他的徒弟。在郭春园的悉心培养下,这些学生成为河南省中医正骨界的中坚力量。 1985年,61岁的郭春园带着5名徒弟、1名麻醉师和郑州市卫生局(现郑州市卫生健康委)的一封介绍信,奔赴深圳支援特区建设,将中原骨伤治疗技术带到了深圳。 2002年9月30日,郭春园违背“平乐郭氏医术,不得乱传外人”的家训,不要任何专利,不要一分钱提成,将13个家传秘方、验方的专利权全部捐献给国家。郭春园说:“秘方藏在抽屉里只能是文物,只有捐出来,让更多的医生掌握,挽救更多的生命,那才是真正的财富。” 1982年,59岁的郭春园的左手食指因长期遭受X线侵蚀而开始溃烂,长期流血化脓。为了防止癌变,大家劝他尽早截指。他却说:“我是骨科医生,截去食指,还怎么给患者治病?”2001年,78岁的郭春园被查出鳞状上皮癌,不得不截去左手半截食指。截指后,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幸好截的是左手,不耽误我把脉。”在癌症晚期,郭春园躺在病床上,仍然坚持给患者把脉看病。 2005年2月26日,郭春园因病逝世,享年82岁。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追授他“人民健康好卫士”称号! 郭春园用一生照亮了他所接触的每一个人,虽然他已经不在了,但是这束“光”却作为“火种”传承了下来。 接下来,我要讲的是一群人,他们都是这束“光”的传承者! 在医院里,他们让这束“光”融入诊疗的每一个环节,立足“便民就医少跑腿”,让群众就医省心省力。 在家门口,他们让这束“光”投射到每一个有需求的居民家里,通过基层医疗机构试点推行的家庭病床服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只要有需要,这束“光”照亮的距离还可以更远。远在非洲高原,来自郑州的119名医务人员相继完成支援接力,他们让中国医疗队的精神之光闪耀夺目!一万公里外并非这束“光”的极限,只要是这束“光”能照亮的地方,总会带来温暖和力量。 很幸运,我也是这束“光”的传承者之一!或许,年轻的我们,还没有完全成为医者之“光”。但请相信!这束“光”,将由我们传承,为患者带去希望,在健康中国的伟大征程中闪耀光芒!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郑州市骨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