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文涛    在医学领域,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是具有挑战性的复杂手术之一。这类手术涉及心脏和周围大血管的修复和重建,对医务人员的技能水平要求极高。而在这类手术中,体外循环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体外循环的定义、原理、应用,以及在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中的作用。定义及工作原理
 体外循环,又称心肺转流或人工心肺机,是一种在人体外部建立循环系统的技术。通过体外循环,可以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过氧合、气体交换和过滤处理后,回输到患者的体内,从而维持患者的心肺功能。体外循环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血泵 作为体外循环的动力来源,模拟心脏的排血功能,将血液从患者的体内引出并输送到氧合器。
 氧合器(人工肺) 主要进行气体交换,使静脉血氧合并排出二氧化碳。氧合器有鼓泡式和膜式两种类型,医务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变温器 在体外循环系统中,调节血液温度的装置,确保患者的体温稳定。
 储血室 内含过滤网和去泡装置,用于储存预充液和心内回血。
 过滤器 过滤血液中的气泡、血小板凝块、纤维素、脂肪粒等杂质,保证血液质量。
 监测仪器 实时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的变化,如动脉血压、氧饱和度等。
 体外循环的应用
 心脏停搏手术 在心脏停搏手术中,体外循环系统可以暂时替代心脏的功能,使患者的心脏在手术过程中停止跳动,为医务人员创造一个无血、无干扰的清晰视野。这不仅降低了手术风险,还让医务人员能够准确识别患者心脏内部的病变,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体外循环辅助 对于复杂的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如心脏移植术、人工心脏植入术等,体外循环是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在手术过程中,体外循环能够确保患者全身各组织器官得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在手术后的危险期,体外循环也能帮助患者平稳度过,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支持。
 心脏康复治疗 除了手术过程中的应用,体外循环在心脏康复治疗中也展现出独特的价值。通过模拟人体在不同的运动状态下的心脏负荷,体外循环能够帮助患者逐步增强心脏的功能,提高运动的耐力。这种方式不仅安全、有效,还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让患者更快地回归正常生活。
 体外循环的关键作用
 维持生命体征 在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中,体外循环系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心脏需要停止跳动,以便医务人员进行手术操作时,体外循环能够迅速模拟患者的心肺功能,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稳定。通过高效运作的血泵和氧合器,体外循环为患者的全身各组织器官提供了必要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保障了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
 提供无血手术环境 体外循环不仅可以模拟患者的心肺功能,还可以通过精密的管路系统将患者的血液引流到体外,使心脏和手术部位处于无血状态。这种无血环境为医务人员提供了清晰的视野,使他们能够在更加安全的条件下进行手术操作。这不仅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还减少了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氧合器和二氧化碳排出 在体外循环系统,氧合器模拟了人体肺部的功能,将患者的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将含有氧气的血液重新回输到患者的体内。同时,它还能将患者体内的二氧化碳等废气排出体外,确保患者的呼吸功能在手术过程中不受影响。
 调整体温 在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中,患者的体温往往会出现波动。为了保持患者的体温稳定,体外循环系统配备了变温器等设备。这些设备可以根据手术需要,调整患者的体温至适宜范围,防止患者因体温过低导致的麻醉药物代谢缓慢、凝血功能障碍等问题,保障患者术后康复。
 体外循环系统模拟患者的心肺功能,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为医务人员提供了一个清晰、无血的手术环境。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体外循环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同时,体外循环技术是一项高风险的操作,需要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严密监测和管理,从而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作者供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