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东英
妊娠期高血压给孕产妇和胎儿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随着对妊娠期高血压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了解及临床诊断和治疗技术的进步,我们对这一疾病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控制方法。然而,妊娠期高血压仍然是世界范围内一项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和一些特定人群中,其发病率仍然居高不下。 定义与分类 妊娠期高血压是指在妊娠20周后出现的新发高血压,通常伴随着蛋白尿或其他器官功能损害。根据《妊娠期高血压管理指南》(NICE guidelines),妊娠期高血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子痫前期 指妊娠20周后出现的高血压,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伴随着蛋白尿(尿蛋白>0.3克/24小时)或其他器官功能损害,但没有终末期器官损害。 子痫前综合征 是指在子痫前期的基础上出现的严重并发症,比如持续性高血压、肝功能异常、肾功能损害、凝血功能异常、神经系统异常等。 子痫 是指在子痫前期或妊娠期高血压基础上出现的癫痫发作,通常伴随着意识丧失和蛋白尿。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妊娠期高血压的病因涉及多种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生活方式因素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免疫系统异常(免疫调节失调和细胞因子的异常分泌可能促进血管内皮损伤和炎症反应)、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血管舒缩调节异常、血栓形成和血小板活化增加)、血浆容量增加等。 发病机制 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已有一些研究对其进行了深入探讨,发现孕妇血管系统的舒缩调节功能受到影响时,会使血管张力增加和血压升高;且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常伴有血液中血小板活化增加和凝血功能异常,增加了血管内血栓形成的风险,进一步加重了高血压的病理、生理过程。由于伴有免疫系统的激活和炎症反应,它会加速血管内皮功能的损害。 诊断方法 妊娠期高血压的诊断主要基于患者的临床表现、生理指标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血压监测、尿蛋白定量、肝功能检查、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检查等,以评估患者的器官功能和病情严重程度。根据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将妊娠期高血压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有助于确定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 治疗与管理 妊娠期高血压的治疗方法取决于患者的临床病情和孕周情况。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监测与观察 对于轻度和中度的妊娠期高血压,可以通过定期监测血压、尿蛋白和其他临床指标,进行定期观察和评估,以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并发症。 药物治疗 对于重度妊娠期高血压或伴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能需要药物治疗来控制血压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常用的药物包括降压药、镁剂、抗癫痫药等。 产前治疗 在一些严重病例中,为了保护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可能需要提前结束妊娠,进行产前治疗,以减轻孕妇的病情和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产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