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茹芳
中医经典是中医传承发展的根基,为中医的精华所在,是中医教育的核心。注重中医经典的学习,是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保障中医药学子成才的重要途径。 对于中医药院校学生而言,学习中医经典为基本要求,也是学好中医的前提条件。教师检验或督促学生背诵中医经典的传统方式,是课堂提问或课后当面抽查学生背诵情况。为了促进学生积极背诵中医经典,一些中医药院校设置了一系列课程,比如“温病经典医籍选读”,探讨并运用线上线下结合、教师学生共促、组内组间互评等方式,不仅提升学生学习中医经典的成绩,还有助于营造背诵经典的学习氛围。 在多元化途径促进中医经典诵读体系中,传统课堂提问并非仅为考察学生的中医经典背诵情况。每次正式授课前,教师通过教学平台随机提问学生,使其温习背诵经典原文。这样,可以在上课前就调动学生的中医经典思维与营造班级中医经典背诵氛围,并且帮助学生培养利用碎片时间背诵中医经典的习惯,这是背诵中医经典的技巧之一。在课堂讲解新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随机提问或以抢答形式回答学习的相关中医经典原文。这不仅督促学生背诵中医经典,还可以通过对比新的知识点,增加对已学知识的理解。 课后抽查学生背诵,主要是弥补课堂提问的不足,并且加强与学生交流以具体了解中医经典背诵中存在的问题。由于所需背诵掌握的中医经典原文繁多,学生人数较多,导致很难在课堂上考察每位学生的所有经典背诵情况等,需要在课后检查学生背诵时,进行分析并解决。如有学生反映经常花很长时间背诵,但效果不理想。教师应提醒学生,背诵中医经典亦需要注意方法与技巧,每一条文可以多次、反复熟读以至背诵,即使背诵后仍需要时常温习。 在学习情况分析时,教师发现学生基础知识参差不齐,以及有两极分化现象。若仅以学生单独背诵的方式,时常出现一部分学生背诵中医经典不积极现象。而通过分组形式,进行小组互查、互促,可提升学生背诵的积极性。中医经典具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学习规律,在熟读背诵中医经典的时候,学生即会逐渐理解部分经义,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亦使初始有畏难或懈怠态度的学生积极主动地背诵中医经典。 为了强化中医经典背诵效果,增进对中医经典的理解,需要学生默写所背诵的中医经典原文,也是全国中医经典等级考试与课程考核的重要部分。学生默写中医经典原文的检查形式,除了平时自己默写外,还要进行互评。这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还提升了学生查漏补缺的自觉性等。 总之,对于促进学生诵读经典的方法有很多,除了上述途径外,学生可探索其他适合自己的方法,如播放中医经典原文朗读的示范录音或摘抄成卡片便于携带诵读,有助于提升背诵中医经典的效率。 (作者为河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