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郭洪森:在哈密播撒中医药种子 |
|
郭洪森:在哈密播撒中医药种子 本报记者 张 驰 通讯员 闫 斌 2020年4月,作为河南省第十批援疆人才,南阳市社旗县人民医院儿科主任郭洪森告别家人、朋友和同事,开始医疗援疆工作。 郭洪森接到组织委派后,就想着“能给哈密带去什么”。最终,他决定将小儿推拿按摩技术、中药贴敷疗法及配套方剂作为重点传授技术,在当地播撒中医药种子。到达哈密后,郭洪森被分配到伊州区人民医院儿科。 来到伊州区后,郭洪森面对的最大的难题就是语言障碍。在被称为“哑医”的儿科门诊,这个难题更加突出。在门诊患儿多或遇到复杂病例的时候,郭洪森只能把“兼职翻译”(其他医生或护士)叫来帮忙,协助沟通;而对一般问题,他都是通过“身体语言”和患儿家长交流,慢慢解决。郭洪森是个内向的人,平时言语不多,但他坚信微笑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一段时间后,他能听懂当地简单的语言了。 除了日常门诊,郭洪森的主要工作是每天早上带着医生查房。在查房时,郭洪森从一个病例延伸到相关疾病,对科室的医生进行分析、讲解,把自己的临床经验分享给他们。结合当地孩子呼吸系统疾病比较多的实际情况,郭洪森对推拿按摩技术和中药贴敷疗法进行详细讲解。同时,他将大量中药贴敷方毫无保留地献给科室,帮助医院提升整体“软实力”。 谈到援疆的收获,郭洪森没有多说同事的认可与尊重,也没有说患者的感激与认同,他谈的多是援疆队伍的其他专家、一起工作的同事,以及自己的不足。郭洪森这种虚心学习的态度贯穿了他援疆工作的始终。在援疆的最后一段时间,郭洪森更加关注“管理+技术援疆”模式,关注导师带徒培训制度的落实等问题。虽然郭洪森在哈密的援疆工作暂时告一段落,但是“一次援疆、一生援疆”的信念深深扎根在他的心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