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PDF版查看  第五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六版:基层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八版:健康促进
 
第四版:卫生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快乐过中秋
很累 但从未觉得苦
病房里的那一抹微笑
有些“悄悄话” 让圆月捎给你
月到中秋分外明
书画作品
1
11 1 2022年9月8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月到中秋分外明
 

月到中秋分外明
□刘传俊

 

   傍晚,我正信步于小区的荷塘边。墨绿色的荷叶,以及围绕在荷塘边的柳树、桃树、无花果树、香樟树、桂花树,无不披着余晖镀了一层微红的柔和色泽。
    一阵初秋的风吹来,荷叶摆动着身子,似优雅的舞者;树叶拍着小手,哗啦啦的声音如从心中溢流出来的激情。它们同我一样,美滋滋地在感受秋之凉爽。
    暮色四合,华灯初上。荷塘边的树枝上金蝉在歌唱,草丛里的蟋蟀在随声附和,一高一低,配合默契。高声部昂扬不止,低声部短促有力,一声紧接着一声,不甘落伍。我独享这少有的宁静,想让本该趋于平心静气的生活,经过一整个夏日的浮躁后慢下来,再慢下来。我端坐在荷塘西侧的椅子上,面朝东对着天色越来越暗的荷塘沉思,偶有蛙鸣传入耳鼓——“呱呱”“呱呱”。
    不知坐了多长时间,抬头望着寂静的夜空,月牙从楼宇间不知不觉爬了上来。纳入视野的植物和有点光亮的楼房,不时透出朦朦胧胧神秘的感觉来。此时此刻,诸多千古绝唱的诗句,竟然一股脑儿涌出脑海,“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下子显得更加寂静了,好像能听到月牙在对我窃窃私语。
    睹月思情。再过些时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就要到了。传统的中秋节,民间有祭月、拜月、赏月和吃月饼的习俗,皎洁的月亮,引起人们丰富的遐想。
    当人们仰望明月时,自然会期盼与家人团聚,表达浓浓的亲情。此时的环境,犹如一张硕大无比的筛网,筛选着我人生长河里的过往。每逢中秋时,我盼望的不是改善生活,关心的不是丰盛的餐桌,而是终于可以看到那一轮明月了。
    小时候,母亲不止一次给我讲天上的故事:嫦娥因偷吃仙药被关在寂寞的广寒宫里;吴刚被罚怎么砍也砍不断的桂花树;玉兔在广寒宫内为嫦娥捣药等。我对这些神话传说,听得入迷,觉得稀奇新鲜,盼望长大后有一天也能飞到月球上去,帮吴刚砍桂花树,与嫦娥、玉兔一起玩耍,一起看星星,一起吃月饼,倾力排解寂寞和烦恼。因此,每当中秋月亮最圆最明亮时,我就仰向空中,去凝视、想象圆月里的高山、沟壑、流水和玉兔。
    人们常说“月到中秋分外明”。记得我读初中一年级那年中秋节的晚上,妈妈陪我坐在院子里赏月。吃着妈妈从院中梨树上摘下的皮酥汁多的梨,穿上妈妈一针一线缝制的衣服,幸福感溢满心间。我们望啊望啊,带着一圈金色光环的月儿终于升上来了,越过村东的独山,升到了半空中。月儿先是金黄金黄的,像一面大铜锣,只要轻轻一敲,就会发出动听的声音来,悠扬的余韵准能传遍天上人间。
    进而,月儿徐徐穿过一朵朵轻烟似的白云,不停地向上移动。一眨眼工夫,月儿变成了银白色,如精妙绝伦的玉盘挂在高空中,反射出缕缕洁白的光。皎洁的月光,如清水倾泻而下,仿佛滑过一曲悦耳的琴声。
    万里田畴,千户民居,都沉浸到了月光里。几朵灰白色的云彩,钟情陪伴在月亮的身旁,宛如刚出浴的仙子挥动着手中的纱巾,身轻如燕地在翩翩起舞。月光也洒满了妈妈为我做的中秋新衣服上,温暖着我的心。
    中秋是团圆的日子,从乡村到城市,家家户户无不盼望着与家人团聚。然而,在异地欢度中秋,则有另一种别样感受。
    那年单位工会组织到杭州西湖边的横河疗养院疗养,我有幸加入这个临时的大家庭里。飒飒秋风中,我们逛瑶琳仙境,赏曲院风荷,相互关爱,和睦相处,胜似一家人。中秋节晚上,明月高悬空中,澄澈如洗,银辉铺地。我们呼吸着小雨过后的清新空气,嗅着桂花树上金色的、橘色的桂花香,观赏了三潭印月绝伦逸群的风景,大饱眼福。那轮挂在西湖上方的月亮,至今难忘。
    月儿圆圆,人间圆圆。中秋佳节的脚步近了,想到月明星稀的天空,想到万缕温柔的月光遍洒大地,我就感慨万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者供职于郑州市骨科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