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景晓刚:将先进的诊疗技术留在哈密 |
|
景晓刚:将先进的诊疗技术留在哈密 本报记者 郭娅妮 每周二上午,在哈密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经常能看到景晓刚带领科室医务人员共同学习的身影。 2021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景晓刚,作为河南省第十批援疆人才来到哈密市中心医院,担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 初到哈密,景晓刚便迅速投身到各项工作中。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方面,景晓刚有着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肺炎、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方面的急危重症。为了将呼吸系统疾病先进诊疗技术留下来,景晓刚利用每周业务学习时间,和科室医务人员分享肺癌诊治的新理念,还结合临床病例开展肺癌的规范化诊治,使科室的诊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每天9时30分,景晓刚总是准时出现在科室早交班会上,听取医务人员关于患者病情的汇报,并在查房中详细了解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变化。对疑难重症患者,他不仅做到每天早晚两次查房,还组织大家一起分析患者病情,共同制定标准化的诊疗方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吕文娟说:“景主任经常带着我们在查房时开展教学,毫无保留地把他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我们,我们都很感激他。” 2022年4月初,一位74岁的男性患者以“咳嗽、气喘、胸闷两个多月,加重3天”为主诉入院。此前,患者已在其他医院反复住院治疗3次,一直按“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治疗,但气喘、胸闷症状逐渐加重,无法下床、正常进食。 景晓刚在了解患者的各项检查指标后,判断患者可能患有肺栓塞、肺动脉高压等相关疾病,随时有猝死可能,叮嘱患者立即住院接受治疗。当日,患者就被安排到哈密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房。医生第一时间安排患者进行肺动脉CTA(非创伤性血管成像技术)和下肢静脉B超检查,结果显示肺栓塞(中高危型)。由于患者患病时间较长,已错过最佳溶栓时机,情况危急。景晓刚立即采取抗凝治疗、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等措施。经过10多天的精心治疗,患者的气喘、胸闷等症状消失,行走、饮食恢复正常,精神状态也非常好,康复出院。 年轻医生艾美努·阿不来孜说:“景主任的敬业精神令人敬佩,他对待工作总是精益求精,特别是对待疑难重症患者。他制定的诊疗方案,已经成功挽救了10多名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 自援疆以来,景晓刚还积极为哈密市中心医院的发展出力。VTE(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是哈密市中心医院质量管理及考核的重要指标。景晓刚全程参与哈密市中心医院VTE防治体系构建工作,举行VTE“一对一”专题讲座10余场,为临床一线工作人员提供技术指导。他还多次参加河南援疆医疗队和哈密市中心医院组织的义诊活动,到伊州区五堡镇等地为当地群众服务。景晓刚说:“组织派我来,就要干出个样儿,把自己的所学教给这里的医务人员,这样我走的时候才没有遗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