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第三版:管理论坛
 上一版    下一版  
提升门诊跟师教学质量 住院医师要坚持四项原则
警惕脊柱侧弯成为青少年健康“隐形杀手”
2021版《中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技术指南》:加强预防是结核病防治的关键
1
11 1 2022年7月30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2021版《中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技术指南》:加强预防是结核病防治的关键
 

2021版《中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技术指南》:
加强预防是结核病防治的关键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张艳秋

    2021版《中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将结核病预防提升为结核病防治的关键措施之一。在2008版《指南》的结核病干预措施里,发现和治愈传染源是主要措施,干预措施着重在患者的发现和诊疗。
    随着我国结核病防治措施的不断深入,结核病疫情的下降,为达到终结结核病流行的目标,尤其是减少已经潜伏感染的患者发展成活动性肺结核,通过减少发病进而影响结核分枝杆菌在人群的传播,对结核病的高危人群实施抗结核预防性治疗显得尤为重要。2021版《指南》将结核病的预防提升为结核病防治的关键措施之一,并在《指南》概述的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工作任务中进行了详细介绍。
    《指南》概述里把结核病预防作为结核病防治的关键措施之一,介绍了结核病预防的3个层面:疫苗预防接种、预防性治疗、感染控制。

疫苗接种部分

    主要介绍了我国免疫规划一类苗卡介苗的接种。

疾控机构工作任务

    负责卡介苗接种的技术指导,开展患儿接种后异常反应诊断及治疗、接种后效果的监测及评价,以及卡介苗接种率和免疫水平监测方法。此部分工作在我国多数地区由疾控机构的计划免疫部门负责,结核病防治部门予以协助。
    负责确定抗结核预防性治疗重点对象,指导社区开展对抗结核预防性治疗人群的全程督导管理和健康教育。
    在地区层面和本机构内实施结核感染控制组织管理和感染控制措施,开展对基层的技术指导等工作。

医疗机构工作任务

    主要介绍卡介苗接种对象和方法、接种要求和补种原则、接种禁忌和注意事项,以及接种不良反应的诊治。
    介绍了预防性治疗的重点人群:1.与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有密切接触的5岁以下儿童;2.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3.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的学生等新近潜伏感染者。
    介绍了结核潜伏感染筛查方法,包括结核菌素皮肤试验、γ干扰素释放试验和判定标准。介绍了预防性治疗前准备包括排除活动性肺结核和排除化学预防禁忌证,胸部X线片检查是发现肺部病灶最敏感的方法之一,所有接受抗结核预防性治疗的人群服药前均应接受胸部X线片检查。另外,还介绍了预防性治疗方案和不良反应观察与处理,以及停药指征。
    在机构内开展结核感染控制的组织管理工作,参与辖区层面的结核感染控制的技术管理。组织管理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结核感染控制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开展结核感染风险评估、制订并落实本机构的结核感染控制计划、开展结核感染控制培训和健康教育、开展定期监控与评价、开展结核病患病和结核感染的监测。在结核感染控制措施方面,包括从患者诊疗的各个环节开展感染控制的行政控制措施、环境控制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

感染控制部分

    强调制定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实施和落实感控计划的重要性。

预防性治疗部分

    介绍预防性治疗的重点人群、推荐的治疗方案和效果评价方法。
    近期,我国在结核感染检测和免疫预防治疗方面有两项新产品获批。一项为新型结核诊断试剂重组结核分枝杆菌融合蛋白,于2020年获批上市,相比传统结核皮肤菌素检测试剂,灵敏度更高,皮试结果不受卡介苗接种的影响,可简便精准、经济高效地在人群中筛查出结核感染者,适用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诊断,推荐用于6月龄及以上婴儿、儿童及65周岁以下成人。另外一项是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于2021年6月获批,用于预防15岁~65岁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人群发生肺结核。这两项新产品获批,也为结核感染检测和预防性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2018-2020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