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艳梅
探究加速康复护理对急性胃穿孔患者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体质量的影响。急性胃穿孔为胃溃疡严重并发症之一,病因与胃酸、胃蛋白酶含量显著升高有关,诱发因素常为暴饮暴食。因急性胃穿孔起病急且病情进展快,临床处理不及时极易导致病情恶化,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胃大部分切除术为治疗该病的主要术式之一,可有效根治胃穿孔,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同时加速康复护理有利于降低患者手术应激反应,促进其术后康复。笔者为观察加速康复护理对急性胃穿孔患者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体质量的影响,选择58例择期行胃大部分切除术的急性胃穿孔患者,分组对比,分析如下。 选择2014年9月~2016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58例择期行胃大部分切除术的急性胃穿孔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29例。患者均经胃镜检查并结合临床症状确诊,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恶性肿瘤及肝、肾、心等脏器功能异常者。其中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8例,年龄41岁~77岁,平均年龄58.91岁±10.75岁,体质量42公斤~86公斤,平均体质量63.47公斤±8.24公斤;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9例,年龄39岁~80岁,平均年龄59.36岁±10.18岁,体质量43公斤~87公斤,平均体质量62.94公斤±7.82公斤。 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常规健康教育、术前准备、饮食指导等。 观察组采取家属康复护理:1.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对其心理状态、日常生活习惯、个性特征等进行评估,依据评估结果给予患者心理护理,缓解其负性情绪;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向其介绍疾病及手术治疗有关知识,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2.术前准备:术前晚上可进食,以全流食、半流饮食为主,口服10%葡萄糖溶液1000毫升,手术当日术前3小时口服10%葡萄糖溶液500毫升。3.术后护理:一般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状况并注意其有无误吸、呕吐等症状发生;遵医嘱给予相应镇痛措施,以促进其早期下床活动,减轻手术应激反应。饮食护理:术后5小时~6小时鼓励患者开始适量进水,30毫升/次,1次/4小时;术后第1小时进食少量流质食物,进水500毫升,之后依据患者生理需要与胃肠耐受情况,逐渐增加进食进水量。康复训练:腹部按摩:协助患者采取仰卧位,护理人员4指并拢对其施行腹部按摩,4分钟/次,1次/12小时;床上功能训练:双手上举训练、抬臀训练等,20分钟/次,2次/天。下床训练:包括床上坐起、床边站立、扶床行走等训练,第1次锻炼时间为5分钟~10分钟,1次/天,之后逐渐增加锻炼时间及次数。 对比护理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体质量下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 两组护理后各指标情况比较:观察组护理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体质量下降较对照组减少(见图表)。 并发症:观察组护理后出现腹部感染1例,切口裂开1例,呕吐2例,腹胀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6/39);对照组护理后出现腹部感染2例,切口裂开1例,吻合口漏1例,呕吐2例,腹胀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51%(8/39)。 急性胃穿孔属于临床常见急腹症,临床表现为小网膜囊或腹腔急性腹膜炎,以溃疡病穿孔最常见。胃大部分切除术可对胃穿孔进行根治,具有良好远期疗效,尤其适用于穿孔时间<24小时及存在幽门梗死、严重出血症状的患者。但其手术操作较复杂,安全性低,且患者术后恢复时间长,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因此,在治疗的同时配合有效护理尤为重要。 传统护理仅注重对患者疾病本身采取干预,常忽视对其心理、生活、功能康复等方面实施护理,术后患者常存在恐惧、焦虑心理,且禁食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较长,患者易出现精神欠佳、疲惫乏力、营养状况差等情况,机体恢复缓慢。而加速康复护理可对患者心理、饮食、功能锻炼等方面加以有效干预,从而提升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经研究后分析认为加速康复护理可促进胃大部分切除术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缩短其住院时间,并有助于维持其体质量,效果优于常规护理。该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护理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体质量下降较对照组减少。有力地佐证了应用加速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维持其体质量。有关研究指出,若患者术后长期卧床,可导致肌肉废用性萎缩,使肌肉强度降低,且会加重静脉瘀滞与静脉血栓的形成,同时可导致胃肠蠕动变慢,排气时间延长,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因此,该研究通过术后早期实施腹部按摩及床上功能锻炼、离床活动等康复训练,以促进患者排气、排便,增加其胃肠蠕动,促进其胃肠功能恢复。同时,再予以饮食护理等有助于维持其体质量。 综上所述,对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的急性胃穿孔患者应用加速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且有助于维持其体质量。 (作者供职于周口市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