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河南医政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河南加强中医馆骨干人才培训
三门峡加强中医疼痛学术交流
登封市中医院启动社区健康服务
息县中医院医务人员利用“三伏熏蒸”为患者进行冬病夏治
这家中医馆真“中”
七名中医集体拜师学艺
国家(河南)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以练备战
漯河市中医院联合行动正行风
滑县中医院安全生产常抓不懈
1
11 1 2022年7月12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这家中医馆真“中”
 

这家中医馆真“中”
本报记者 刘永胜  通讯员 王向明  文/图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近日,当记者在洛阳市偃师区高龙镇卫生院见到秦伶俊时,这位当地有名的中医专家在中医馆里领读《大医精诚》里的这段话。
秦伶俊所在的中医馆是高龙镇卫生院“弘扬国粹,发挥特色,造福人民”的一张名片。2017年,这家中医馆通过河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中医馆”验收。近日,这家中医馆被命名为“河南省示范中医馆”。
“做梦也没想到恢复得这么好!”
高龙镇大屯村的刘某是中医馆的受益者之一。2017年6月10日早晨,刘某起床时突然昏迷,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右半身瘫痪,牙关紧闭,两手紧握,面赤气促,喉中痰鸣,大小便失禁,脉弦滑,CT检查结果显示“脑出血”。接诊后,秦伶俊等专家以“平肝熄风,清心豁痰,醒脑开窍”为治疗原则,以针灸之法,十二井穴,水沟、太冲、丰隆,随证配穴;牙关紧配下关、颊车,两手紧握配合谷,语音不利配哑门、廉泉。经用上述法案治疗7天后,刘某神志清醒,语言清楚,饮食正常;14天后能独自行走,28天后康复如初。患者感激地说:“做梦也没想到恢复得这么好!”
“中医真灵,这家中医馆真‘中’!”高龙镇左村86岁的张老太太每次对乡亲们说起秦伶俊等专家时,都会双手竖起拇指。不久前的一天,张老太太晨起突然口眼歪斜,口向左歪,右口角流涎,漏风,右眼闭合不全,流泪,右额皱纹消失,右眉不能上提,舌暗淡苔白腻,舌体向左偏斜,鼻子向左倾斜,鼻唇沟变浅,入院诊断为“面神经麻痹,高血压Ⅱ级高危组”。在中医馆经过电针、中药熏蒸、灸法、平衡火罐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15天后,张老太太的症状明显好转,已达临床治愈。
像刘某和张老太太这样的治疗案例,在高龙镇卫生院中医馆不胜枚举。秦伶俊等专家始终秉持“患者至上,大医精诚”的服务理念,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为患者减轻了病痛,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如图)。
54年“姓‘中’为民”,初心不改
高龙镇卫生院中医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该院在1968年设立的中医门诊。54年来,该院始终保持中医药治疗特色,为群众开展中医药诊疗服务。近年来,在偃师区委、区政府及偃师区卫生健康委的领导和指导下,高龙镇卫生院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大投入力度,建成中医馆,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疗法,扩大服务范围,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该中医馆现有中医副主任医师1名、中医副主任药师1名、中医主治医师1名、助理医师2名,开设有中医门诊、中医妇科门诊、康复门诊等,设置独立的中药房、煎药室、针灸室、熏蒸室、治疗室、艾灸室、康复训练室等,以针灸治疗为特色,对于颈椎病、腰椎病,以及各种痛证、脑出血和脑梗死引起的偏瘫、小儿脑瘫、面瘫、失眠、呃逆、小儿遗尿、慢性附件炎等,配合推拿、中药熏蒸、中频脉冲治疗、拔罐、艾灸综合疗法,具有显著疗效。
据高龙镇卫生院负责人介绍,以科室带头人秦伶俊为例,作为中医副主任医师的他,1962年拜段鸿斌为师学习中医,从医60年,精通中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擅长用针灸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声名远播。他曾任偃师针灸学会副会长、中国针灸学会理事,并被媒体进行专题报道。
“弘扬中国国粹,发挥中医特色,普及发展针灸,造福人民,这就是我们的宗旨!”秦伶俊说。
在中医馆里,秦伶俊等专家配合主治医师秦银强组成的高素质团队,以患者的康复为己任,积极开展针灸疗法,以中医辨证施治为指导,以经络理论为依据,取穴少而精,开展一系列针灸治疗项目,并在传统疗法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