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河南医政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八版:杏林
 上一版  
小暑节气话养生
医说曹操的头风之疾
莲子
重视中医养生理念 以食养为先
1
11 1 2022年7月5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医说曹操的头风之疾
 

医说曹操的头风之疾
□张大明

   华佗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华佗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华佗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科、妇科、儿科等。

   据史书记载,早年在外游历的华佗,积累了丰富的医理医术。在乱世中,华佗不分贵贱,为各个阶层的人治病,大家感念于华佗的救死扶伤,对他以礼待之。
    在东汉末年,皇权和官僚地主阶层的残酷压榨与剥削,以及农民起义和军阀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加之自然灾害,饿殍遍野,瘟疫横行,人命危浅,朝不保夕,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曹操有两句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应该就是那时候的真实写照。
    为了争权夺利,各地不断发动战争,让很多无辜的人成了牺牲品。在那个生灵涂炭的乱世,华佗行走江湖治病救人,行医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
    华佗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流传在民间起死回生、妙手回春的故事很多,但他的许多医术都没有流传下来,如今流传下来的有大家熟知的五禽戏,以及用来做外科手术的麻沸散。特别是他发明的麻沸散,在世界上前所未有;还有他发明的五禽戏,也是医学上重大的发明创造。
    《三国演义》第七十八回,说的是曹操在洛阳,自埋葬关公后,每夜合眼便见关公,甚为惊惧。有一夜,在睡梦中见一人披发仗剑,身穿皂衣,仗剑砍他,于是大叫一声,头脑疼痛不可忍,便患下了头风之疾。急传令遍求良医治疗,但是均无效果。
    后来,华歆推荐名医华佗:“大王知有神医华佗否?”曹操说:“即江东医周泰者乎?”华歆说:“是也。”曹操说:“虽闻其名,未知其术。”于是,华歆便将华佗的医术说了一番,其医术之妙,世所罕有。但有患者,或用药,或用针,或用灸,随手而愈。若患五脏六腑之疾,药不能效者,以麻肺汤(麻沸散)饮之,令患者如醉死,却用尖刀剖开其腹,以药汤洗其脏腑,患者略无疼痛。洗毕,然后以药线缝口,用药敷之;或一月,或二十日,即平复矣:其神妙如此!
    曹操差人星夜请华佗入内,令诊脉视疾。华佗诊脉视疾之后,对曹操说:“大王头脑疼痛,因患风而起。病根在脑袋中,风涎不能出。”这里的涎,应是痰涎,曹操的头痛,属于风痰头痛。
    中医认为,痰分为有形和无形。有形之痰是咯得出来,可看见的痰;或咯不出来,但能听到的痰,如痰阻气道,喘鸣可闻。而在脑袋里的痰,看不见,听不到,那为什么说有痰呢?一是根据症状推测,痰在脑中,阻滞经络,不通则痛;再诊舌脉,舌苔厚腻,脉滑或弦,也是痰湿症状。二是用祛痰化痰的药(如半夏、陈皮等)治疗有效。曹操头中的痰涎,应是无形之痰。对于无形之痰,中医常规治疗是用药物祛痰化痰。
    头风是中医病名,指头痛经久不愈,时发时止,甚至一触即发的疾病。头风的病因是由于风寒或风热侵袭,痰涎风水,郁遏头部经络,使气血壅滞所致,表现为头痛经常反复发作,病势一般较剧,痛连眉梢、眼睛,目昏不能睁开。有的还伴有鼻流臭涕、恶心、眩晕、耳鸣、头部麻木等。
    头为元神所居,“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所在之处,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头痛是全身病理变化的局部反应,中医提倡治疗头痛,应当从整体出发,全面分析,辨证施治,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可以引起反复发作的慢性头痛的疾病有很多,有颅内疾病、颅外疾病等。中医所讲的头风,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头痛,它只是某种疾病的一个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