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七版:临证
 上一版    下一版  
中医辨证治疗顽固性呕吐、腹泻
经方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失眠
黄土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晚期肾癌患者
中医辨识九种不同体质养生法
1
11 1 2022年4月19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晚期肾癌患者
 

□李俊荣 徐合芹  文/图

   患者宋某,男,53岁。
    初诊:头晕,持续血尿,腰腹痛,神疲乏力,站立不稳,生活不能自理。
    现病史:2019年3月,患者因血尿在外院确诊为肾恶性肿瘤,并行相关化疗(具体不详),效果差,病情进展,持续无痛性血尿。2020年7月21日,患者再次因头晕,持续血尿,腰腹痛,神疲乏力,站立不稳,生活不能自理,到笔者所在医院就诊。入院查体:极度消瘦,贫血面容,表情痛苦,焦虑,恐惧,面色苍白,体质弱,扶入病房,语言清晰,语声无力,气息尚匀,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涩,右侧腹部可触及肿块,约8厘米×7厘米,质硬,边缘不规则,活动度差,有压痛,右肾区有叩击痛。相关检查:血红蛋白为53克/升,红细胞比容为17.80%,腹部CT检查显示:右肾正常形态消失,实质内可见一较大不规则团块影,其内密度不均,大小约157.3毫米×108.2毫米,其外下缘可见增粗迂曲血管显示,所示右肾静脉增粗迂曲,下腔静脉明显增粗,于胸12~腰1椎体层面管腔内密度不均匀增高。右侧盆腔内可见约65.2毫米×40.5毫米团块影,边界较清晰,膀胱内可见引流管影,并可见结节样高密度影,腹膜后可见多发肿大淋巴结。
    诊断:1.癌病:肾癌,肾气不固、痰瘀内结;2.虚劳,心脾气血亏虚;3.血证:尿血,肾气不固。其证属癌毒伤肾,肾气不足,封藏不固,故血随尿出,久则气血亏虚。腹部积块日久,血络瘀阻日甚,故积块坚硬,疼痛不已,血衰不化于色,面色萎黄。气血大伤不生肌肉,故形体消瘦,结合舌苔脉象,诊断明确。
    治则:患者目前病灶多发转移,体质差,患者及家属不同意手术治疗,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给予其补益脾肾,益气止血,消癥散结,对症治疗。
    处方:当归10克,黄芪20克,生地黄15克,瞿麦15克,山药10克,丹皮10克,附子6克(先煎),熟地黄15克,山茱萸15克,仙鹤草15克,茯苓10克,白茅根12克,白花蛇舌草15克,莪术10克,炒白术15克,太子参15克,血余炭15克,小蓟15克,鳖甲12克,炒山楂15克,炒鸡内金10克,炒薏苡仁30克,牡蛎15克,旱莲12克,夏枯草15克。共1剂。煎药约300毫升,75毫升/次,4次/天,温服。其以当归补血汤益气补血,六味地黄丸益肾,四君子汤补气健脾,佐以清热凉血止血消癥药物应用。
    同时联合西黄丸,配合艾灸腹部肿块处,每天30分钟,每天2次,温中散寒、散结消肿止痛治疗。1周后,患者血尿停止,头晕、乏力等临床症状改善。随之辅助小剂量贝伐珠单抗0.1克,静脉滴注;卡培他滨1克,每天用药2次,口服,服药14天,停药7天。抗肿瘤治疗。2021年12月21日末次入院治疗,精神状态可,自行步入病房,表情自然,面色稍黄,体质可,近期无血尿,无腹痛,查体腹部肿块明显缩小,约3厘米×5厘米,压痛减轻。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为5.93×109/升,红细胞为3.43×109/升,血红蛋白为82克/升。上腹部CT检查显示:右肾实质内可见一较大不规则团块影,其内密度不均,大小约121.7毫米×92.8毫米,相关检查、临床症状均较前好转,证明治疗有效。
    现回访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无特殊不适,精神状态可,能自主料理日常生活,甚至进行轻体力娱乐活动。右侧腹部仍可触及包块,疼痛不明显,饮食睡眠可,小便尚正常。经规律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临床症状缓解、生命延长、带瘤生存的良好效果。
    按语:该病例以中医药(中药+西黄丸+艾灸)治疗为主,结合化疗,效果满意。由此可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疗效确切,艾灸在肿瘤治疗中应得到重视。现代病理学研究表明,肿瘤细胞在一定温度(42摄氏度左右)下会凋亡,现代医学常用热疗、热灌注等手段治疗肿瘤,疗效显著。而在基层中医院缺乏相应设备,积极运用中医艾灸特色疗法也能达到一定效果。
    (作者供职于卫辉市中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