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疫情下紧急抢救的“中医速度” |
|
疫情下紧急抢救的“中医速度” 本报记者 陈述明 通讯员 丁林国 张晓蒙 3月14日中午,一声高亢的鸣笛声划破了凝结的空气,是濮阳市中医医院的救护车!救护车呼啸而过,在疫情迷雾笼罩下的街道上飞驰。 救护车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濮阳市中医医院急诊科医生范慧华迅速反应,询问患者现病史及流行病学史,了解基本情况:患者心前区疼痛一小时有余,浑身被汗水浸透,痛苦不堪,自行口服药物但未见效,便拨打了120。多年的临床经验告诉范慧华,患者极有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当即让护士聂世豪为患者做心电图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上传至该院胸痛中心工作交流微信群;紧急与心内科医师会诊后,确诊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极其凶险,随时可能引发恶性心律失常或者心跳、呼吸骤停。医务人员迅速将患者转运到救护车上,立刻驶向医院,并在车上实施监护、吸氧,服用“心梗一包药”等抢救流程,患者胸痛症状明显缓解,生命体征进入平稳状态。与患者家属进行术前谈话,一键启动医院导管室,心内科主治医师张曼等候在急诊科……这些都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同步、有序进行着。 患者到达急诊科后,抢救人员迅速启动“先救治、后收费”绿色通道,监护、吸氧、复查心电图、抽血、建立静脉通路、完善术前检查、急诊做核酸、下病危通知书……一切都在快速、有序地进行着。忽然,一名护士喊道:“不好,患者发生室颤!”患者突发意识丧失,急诊科的医务人员立刻予以抢救,无数次的练习和丰富的抢救经验,成就了他们娴熟、准确的抢救能力。经过两次电除颤,患者的意识恢复,表明抢救成功!心内科副主任兼介入科负责人程全周远程指示,立刻将患者转送至导管室进行介入手术。 “战场”转移至导管室,做造影检查结果证实,患者属于右侧冠状动脉中断闭塞,程全周凭借自己丰富的诊疗经验,娴熟的技术手法,迅速为患者开通血管,患者的病情立即得到缓解。胸痛中心要求实施直接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从入门到导丝通过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而此次手术,自患者进入医院大门至导丝通过梗死血管,整个过程仅用了46分钟,随后将患者安全转入冠心病重症监护室观察。一直焦急等候在手术室门外的患者家属,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连连向抢救人员鞠躬道谢:“谢谢医生!谢谢你们……”直至此时,自始至终紧绷着神经的全体抢救人员,满身疲惫地瘫坐在椅子上。目前,患者病情稳定,在该院继续接受治疗。 濮阳市中医医院胸痛中心自启动建设以来,一直按照胸痛中心总部标准要求进行,不断提升卒中患者救治能力。尤其是濮阳市发生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以来,该院更是防疫、救治两不误,真正践行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宗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