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二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小小磁力环解除 5年“烧心”烦恼
驻马店市一院眼科医院揭牌
医务志愿者为群众进行健康宣教
良好睡眠 健康同行
疫情防控 我们在一起
医生仔细诊察 找到罕见病因
1
11 1 2022年3月22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良好睡眠 健康同行
 

良好睡眠 健康同行
本报记者 丁 玲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题是“良好睡眠,健康同行”,我们将关注的视角转到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睡眠问题上。
    人的一生中,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拥有良好的睡眠对人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您睡得还好吗?您有睡眠困扰吗?3月18日,记者走访了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睡眠门诊专家周梦煜,请她来聊一聊令人困扰的睡眠问题。
现状:有睡眠困扰的人群逐年增长
    今年76岁的吴女士被失眠困扰20余年,服用安定类药物无效果,后改用抗精神病药物,这一用就是10年。近来,此药也不灵验了,且导致了头痛、头晕等副反应。吴女士到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寻求帮助。
    医生详细询问病情后发现,吴女士还有一些抑郁症状,她所服用的药物不仅不能改善睡眠,反而会加重其不适感。根据吴女士的症状,医生考虑其年龄较大,不宜大剂量用药,建议其改服了小剂量抗抑郁药,每晚半片,失眠症状明显好转。
    周梦煜说,睡眠障碍分失眠障碍和睡眠呼吸障碍,吴女士是典型的失眠障碍,即睡眠节律障碍,存在明显的入睡困难、接觉难等临床表现。吴女士的经历说明,治疗失眠不能只治疗失眠,患了失眠症一定要到专科医院进行治疗,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才是安全可靠的。
    近年来,有睡眠困扰的人群逐年增长,《2022年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显示,近75%的国人有睡眠困扰,入睡困难是最大的问题。其中,一线城市睡得最晚,二线城市睡得最差,三线及以下城市睡得最好。各年龄段人群普遍存在因压力大而睡不好的现象,26岁~45岁的中青年群体表现尤为突出,中小学生睡眠时长依然不足,老年人的失眠率高达21%。
探究:引发睡眠障碍的原因多样
    “失眠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健康话题,导致失眠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如环境因素、气候因素、工作因素、生活因素、不良习惯、心理因素、躯体疾病、精神疾病等。有些人的失眠是短暂的,经过自我调节很快就恢复正常了,有的却逐渐加重,形成了顽固的失眠症。”周梦煜说,失眠是指有合适的睡眠机会和睡眠环境,依然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感到不满足,并且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从医学角度来说,一周内3次以上失眠,持续一个月以上才能被确诊为失眠症。在临床接诊中发现一些久治不愈的失眠患者,曾服用过多种镇静安眠药,开始治疗是有效的,但由于用法、用量不当导致了药物依赖,用量越来越大,疗效越来越差,最后被逼无奈才去找精神科医生。
    周梦煜说,还有一种情况临床也比较常见,由于偶尔的一次失眠,患者引发了对失眠体验的联想,每到入睡,就担心会不会失眠或担心能不能睡好,越担心越睡不着,越睡不着就越担心,久而久之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失眠焦虑。
    而呼吸睡眠障碍是部分人群由于腺样体肥大、肥胖、颅面畸形等各种原因引起气道受阻,在睡眠期间打呼噜,张嘴辅助呼吸,有时甚至会在夜间憋醒,影响睡眠。
建议:对症治疗,这样睡才健康
    “睡眠问题及相关疾患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常见的病症之一。”周梦煜说,长期缺乏睡眠会导致精神状态不好,抗病能力下降,严重损害人的生长发育、认知功能、心脏功能、呼吸功能、免疫能力、内分泌功能、情绪等,从而引发多种相关疾病,要引起足够重视。
    周梦煜建议,在日常生活中,睡前要有仪式感,养成规律的睡觉习惯。睡前学会放松自己,及时调节不良情绪,有压力要及时缓解。改善失眠,适当做有氧运动,听舒缓的音乐,让身心放松,睡眠就会逐渐好转。当这些调节无效时,就要去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查找原因,对症治疗。对于抑郁症、焦虑症等原发性疾病引起的失眠症状,以优先治疗原发性疾病为主,原发性疾病的治疗好了,失眠的症状也就减轻了。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