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3月9日,济源示范区部署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全面推广三明医改经验,要求因地制宜,坚持问题导向,创造性地把三明医改经验和济源示范区的实际结合起来,加快构建分级诊疗体系,以医共体建设为重点,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均衡布局。 济源示范区要求,要通过政策引导和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分级诊疗,使群众就医秩序更加合理。在市级层面,要构建网格化、一体化服务体系,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拉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医疗费用报销的比例,推进城乡医疗机构的一体化管理;在镇级层面,要以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为抓手,加强对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业务、用药、信息技术等资源的统筹管理,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在社区和乡村层面,重点筑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使群众看病就医首诊在基层,加快发展镇卫生院,健全临床科室设置和设备配备,强化常见病、多发病防治,传染病筛查和防治,健康管理等能力。同时,扎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实签约居民在就医、转诊、用药、医保、价格等方面的差异化政策,推进远程医疗服务。上级医疗机构派医务人员驻村服务或者开展巡回医疗,为基层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保障。 要加快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进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来付费、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加强基金支付精细化管理水平,逐步用区域医保总额控制代替医疗机构总额控制。 要推进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建立灵活有度的动态调整机制,改革当中要兼顾各方利益,在不增加群众负担的前提下,逐步提高医疗服务价格。 要提升公立医院服务能力,要加快推进济源市人民医院东院区、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综合病房楼等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城乡医疗资源均衡配置;要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带动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要强化人才培养,有针对性地培养紧缺医学人才,加快补齐医疗资源短板。 各单位要对照工作任务,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改革为动力,尽快拿出适合济源示范区发展的医共体建设配套政策,打造具有济源示范区特色的紧密型医共体。 (王正勋 侯林峰 卢铁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