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导致患者下肢水肿 实施主动脉瓣置换、冠状动脉搭桥和左心室流出道疏通术 □徐宏耀
病例 年近八旬的朱女士以前呼吸困难、胸闷,这两年又出现了下肢水肿,越到晚上越严重,一走路会更厉害。她在当地乡镇卫生院一直按照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治疗,虽说有点效果,可没过多久又会复发,两年间光住院都不知道住了多少次。 今年5月,朱女士的双腿肿得更厉害了,连两层楼都无法自己走上去,这期间还常常拉肚子,忍了半个月后,在儿女的坚持下转入当地市级医院接受治疗。 “不是血糖高,也不是结肠炎,你这是心脏病啊,得赶紧治,别耽误了。快去河南省胸科医院吧!”听了医生的建议后,朱女士在儿女陪伴下转诊至河南省胸科医院心血管外科二病区。 “老人的心脏确实有很大问题,主动脉瓣严重狭窄且重度钙化,冠状动脉前降支近端出现90%狭窄,同时左心室流出道也有重度狭窄,这3种病都属于左心疾病,这也是老人前期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的原因。更何况老人现在已经出现了下肢水肿,这说明左心疾病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右心,出现了右心衰,再不治疗会发展成全心衰,那时再治疗就迟了!”详细检查后,我对朱女士说。 朱女士女不解的是,完全走不了路也没几个月,为什么心脏病就变得这么严重? 分析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心脏血液按照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这一路径进行循环。可朱女士的心脏血液在循环中出现了两处阻挡:一处是因左心室流出道重度狭窄而阻挡了大部分血液射出;另一处是因严重钙化和狭窄的主动脉瓣发生了二次阻挡,使已经减少的血液无法正常射入主动脉,淤积在左心房,致使左心房和与之相连的肺部压力增高,从而出现肺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同时由于肺部压力的增高致使右心室向肺动脉射血变得非常困难,而回流淤积在右心房和上下腔静脉的血液又会引起肝肿大、下肢水肿,甚至右心衰等严重后果。 “情况很严重,如果不及时纠正,朱女士随时有猝死风险,现在必须手术!”副主任医师李友金根据朱女士的身体状况为其制定了治疗方案。5天后,朱女士的左心衰得到有效控制,下肢水肿得到明显缓解。 手术治疗 随后,我主刀,李友金等辅助,立刻为朱女士实施了“主动脉瓣置换+冠状动脉搭桥+左心室流出道疏通术”。 术中,为了有利于患者围术期的恢复,减少主动脉阻断时间,我先在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为患者实施了冠状动脉搭桥术,对病变血管进行重建。 在心脏不停跳下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术,可以避免术中出现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但随之而来的是对整个手术团队更高的技术要求。在跳动的心脏上完成细如发丝的血管吻合,要求主刀者每一针的操作都要精准。我找准位置,稳稳下刀,游离,缝合,一气呵成!随后,仔细清除钙化组织,置换主动脉瓣,对狭窄的左心室流出道进行疏通。耗时6个小时,手术顺利完成。 总结 这台手术的难点在于: 1.严重钙化的主动脉瓣在置换时易碎成颗粒状,术中需要仔细清除,以防脱落的钙化颗粒掉入血管而造成栓塞。 2.在对严重狭窄的左心室流出道进行疏通时,手术团队谨慎清除肥厚肌束。在整个过程中,操作必须做到精准,避免冠状动脉间隔支发生损伤。 整个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术后对患者进行超声探查:左心室流出道流速恢复正常。 患者在综合重症监护病房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下,术后第三天顺利返回普通病房。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心脏瓣膜结缔组织极易发生退行性变、纤维化及钙化,导致瓣膜功能异常。主动脉瓣狭窄是老年人较常见的一种心脏病。在这里,我提醒大家,主动脉瓣狭窄早期症状不明显,病情加重后患者会出现活动后心悸、气短、头晕等症状,若不加以干预,将会不断加重,从而出现左心衰甚至右心衰。身体出现不适,患者应尽早就医。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胸科医院;徐紫渝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