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支“患帮患志愿服务队” 本报记者 陈述明 通讯员 肖 平 李亚辉 文/图
“慢点儿,把医务人员头部稍微抬高!”“高抬,轻放……”在濮阳县人民医院,一个年轻人一面指挥着其他患者家属一起往CT室的检查床上抬医务人员(如图),一面拿来卫生纸。他怕一折腾,医务人员会呕吐。这是发生在濮阳县人民医院CT、B超、核磁、放射科等辅助科室里的感人的一幕,这个小伙子是“患帮患志愿服务队”的组织者和发起人。 他叫张永发,今年34岁,是濮阳县子岸镇张河沟村人。他的父亲于今年7月9日突然脑干出血,昏迷不醒,在ICU(重症监护室)接受呼吸机治疗将近50天了。尽管父亲的病情很不乐观,但张永发说,只要父亲有一口气,就要治疗。说话间,张永发的眼圈红了。 问起组织“患帮患志愿服务队”的初衷,张永发说:“疫情来了,每家都剩下一个陪护,做检查需要抬上抬下,一个人不中,我就想着谁家有困难,我都来帮忙。我这样做,其他人看到了,也不会坐视不管,大家就自发形成了一个ICU患者互助组。”这个时候,医院成立了“住院患者服务队”,患者家属也受感染,就像是一股春风,瞬间温暖了大家,这个团队也就从只负责ICU医务人员陪检变成了全院的服务队。哪里有需要,只要接到一个电话,就过去帮忙,现在医院的哪个科室都熟悉。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看看郑州和新乡这次洪水,全国的救援队都来了,不分昼夜,不计报酬,无私奉献。作为河南人,都不会无动于衷。”张永发说。 张永发就在医院ICU门口坐着,一看到新来的医务人员或者需要检查的医务人员就跑过去帮忙。ICU的医生和护士都认识他,因为父亲病重,他在医院当陪护时间长,尽管叫不来名字,但都脸熟。ICU一名护士下班路过,碰到记者采访张永发,连连夸赞这个小伙子能干,跑前跑后,不嫌脏,不嫌累。 张永发说自己是老小,哥哥姐姐年龄大了,有困难就该年轻人上。自己一个人在医院一待就是一个多月,并且以一个人的行动感染了一大片。 “患帮患志愿服务队”是濮阳县人民医院三级联网办主任常利华起的名字。 和张永发他们一起忙碌的是濮阳县人民医院“住院患者志愿服务队”的同志。疫情来了,医院减少陪护,一家只能留一个家属,医务人员的检查怎么办?常利华和濮阳县人民医院回访办主任张瑞民一拍即合,决定发起“住院患者志愿服务队”。很快,各个科室的同志积极响应。这支由家属和医院职工组成的特殊志愿小分队每天活跃在各个病房,耀眼的“红马甲”成了医院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