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洛阳新闻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二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她们奋战40小时 中间只休息了半小时
教患者家属正确的洗手方法
来自新疆伊吾县的感谢信
她的别名叫“医保110”
乡村疫情防控的智能助手
中国医生的“礼物”
爱国卫生运动助力疫情防控
“三包一”机制督导市直医疗机构
接隔离人员回家
1
11 1 2021年8月24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中国医生的“礼物”
 

中国医生的“礼物”
本报记者 冯金灿  通讯员 丁同文

   今年8月19日是第四个“中国医师节”。当天一早就赶到手术室的中国援埃塞俄比亚第22批医疗队麻醉医生孙常志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医师节“礼物”。
    一名肱骨骨折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埃塞俄比亚麻醉医生主动向师父孙常志请缨,想独立完成“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经过考虑,孙常志选择其中一位当地医生来操作。孙常志知道,如果首次独立操作失败,对操作者的自信心和此后操作的成功率影响很大,所以必须“放手不放眼”地全程护航。
    这位当地医生先仔细触摸寻找穿刺点,做好定位标记,在孙常志确认位置正确后,开始了穿刺操作。虽然当地医生第一次未能成功,但经孙常志稍加指点,便穿刺成功。看到注药后患者的手臂静脉膨胀起来,这位当地医生把自信的目光投向了孙常志。孙常志笑着点了点头,表示了认同。很快,麻醉完成,术中全程清醒的患者无任何痛感。术后,初战告捷的当地医生非常兴奋,连声向孙常志道谢,孙常志也欣慰地向徒弟竖起了拇指。
    几个月前,提露内丝-北京医院麻醉科的12名麻醉医生,还无一人能单独完成这个入路的操作。个别医生虽能完成腋路穿刺麻醉,但效果往往不能令人满意。
    孙常志到达提露内丝-北京医院后,示范性地完成了十多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其动作娴熟,麻醉效果好,无不良反应。这使得当地麻醉医生非常敬佩。他们纷纷表示想学习这项操作。孙常志欣然应允:“这正是我们来援助的目的——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孙常志利用休息时间,耐心地向他们讲解臂丛神经的解剖结构、定位和穿刺技巧,指导他们相互在对方颈部触摸找手感。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大部分麻醉医生已经掌握了肌间沟入路的定位技巧。水到渠成,自然也就有了前文的成功一幕。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