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连续7次参加核酸采集任务 本报记者 冯金灿
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有这样两名护士,从机场到社区,多次奔赴核酸采集一线。她们挥汗如雨、奋战坚守,是该院8批4437名医务人员为群众采集核酸样本的缩影。 早点儿打败“病毒怪兽” 该院胸外科护士杨智慧是一名“抗疫老手”,已经连续7次执行核酸样品采集任务。她说:“我庆幸自己是一名医务人员,能在关键时期贡献力量。” 半个月来,河南省人民医院的白衣战士们常常要连续作战,投入一场又一场的“战斗”。 最辛苦的那段时间,杨智慧在晚上接到出征指令,一直工作到凌晨2时,休息几个小时后再次走上岗位,在烈日下工作到12时,只有在往返的大巴上才能够得到短暂的休息。 间隔最短的两次采集任务,仅能休息2小时。当杨智慧离开工作岗位时,头昏头疼不已,防护服下的汗水一层层地往下流。连续工作四五个小时后,杨智慧和同事一口气能喝下整瓶矿泉水,半小时内能喝三四瓶。 去年2月,杨智慧第一次去机场执行外防输入核酸筛查任务,小女儿才1岁多,还没有断奶。“凌晨四五点接到通知出发,气温很低,大家都穿着医院准备的棉大衣。”她回忆道。 航班时间不确定,他们需要时刻待命,在机场一待就是11小时。 小女儿哭着不肯睡觉,要找妈妈,她没有时间与家人进行视频。杨智慧的爱人就将之前与妻子视频聊天的截图放在手机上,让孩子看着入睡,就像妈妈在身边一样。 特殊时期,杨智慧和爱人经常忙得不着家。家里有一儿一女,大的4岁,小的只有2岁,平时只能由老人照顾。 好在家人都非常支持他们的工作。有次在单位加班时,杨智慧接到儿子的电话,“爸爸妈妈要戴好口罩,早点儿打败‘病毒怪兽’,回来陪我们玩”!听到孩子稚嫩的声音,她所有的疲惫瞬间烟消云散了。 想当孩子心中的英雄 该院内分泌科护士庄静执行过8次核酸采集任务,并连续7次到社区采集核酸。 她分别于8月1日、5日、6日、8日、10日、12日、15日到金水区核酸检测点进行采样,累计工作50.2小时,共采集核酸样本4457份。 今年5月,庄静刚结束在机场的核酸检测任务。业务熟练的她报名参加医院核酸筛查队,一次又一次与队友们出现在抗疫一线;休息三四个小时,天亮就又开始采样,随便找个地方蜷缩着就能睡。 8月10日,庄静和内分泌科护士王梦冉为南阳路重点人群上门采样。小区没有电梯,全靠爬楼梯。采集完最后一户已是23时30分。 这户人家有个4岁多的小姑娘,哭闹不止。庄静那时候已经筋疲力尽、全身湿透,饿得有点头晕。她用安抚自己女儿的办法,尝试和孩子讨论动画片的话题,转移了小姑娘的注意力,终于采集成功。 次日0时20分,她们下楼时,两腿发软,浑身湿透。连续参加7次核酸检测,庄静说,只是想弥补遗憾,完成一个心愿。“去年疫情最严重时,小女儿才2个多月,我当时正在休产假。姐妹们都踊跃报名参加抗疫,我也很受鼓舞。今年,我想弥补没有参加抗疫的遗憾!我想给孩子做榜样,当他们心目中的英雄。” 庄静说,希望疫情赶紧过去,到时候就可以好好地陪陪家人,回老家看看父母兄弟,看看外面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