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水县 创新研制专业系统 助力疫情信息核查
本报讯 (记者侯少飞 通讯员尹庆华)近日,商水县结合县域防疫工作实际,创新疫情防控举措,相继研制开发了“疫情防控志愿者卡点出入人员登记排查系统”和“疫情防控线索排查录入信息系统”。两大系统的快速应用,有效节省了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人力成本,实现了工作效率的全面提升。 商水县新推出的“疫情防控志愿者卡点出入人员登记排查系统”有效规范了全县疫情防控卡点登记,加大了便民力度,减少了传播感染途径,解决了纸面登记难题,并可对登记通过、出入卡点、卡口、村庄、社区以及隔离点的人员情况进行大数据比对,从而发现中高危人员。 在使用过程中,各责任单位在卡点、卡口张贴出入登记二维码(为各乡镇各单位设置了独立的二维码)。卡点进出人员,特别是进入人员用手机微信扫描行程码、健康码之后,再扫描出入登记二维码,然后根据系统内容提示填写本人信息,上传后即可登记。重复进入的人员,扫码会显示已登记。 该系统目前在商水县疫情防控指挥部部署的进入该县的高速公路卡点、国省道县界公路卡口、环县地方公路卡点;各单位和乡镇部署的医疗隔离、集中隔离点出入口;机关单位办事窗口、人员相对密集的出入口;乡镇和村庄、社区设卡的出入口等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商水县疫情防控指挥部信息核查班还制作了“商水县涉疫情重点人员防控系统”。各乡镇办、县直各单位自排的重点信息录入此系统上报,由指挥部信息核查专班统一汇总相关数据。
西平县人民医院 信息技术优化 核酸混采绑定流程
本报讯 (记者丁宏伟 通讯员武光伟)一台笔记本电脑,一个有扫码功能的身份证读卡器,一台条码打印机,一个“核酸混采绑定”简易小程序,就使核酸检测工作变得简捷方便。这是8月13日下午,西平县人民医院职工按照要求分时段携带身份证,在监测点排队进行核酸检测时的真实感受。 此前,在做核酸检测时,首先要手工登记个人身份证纸质信息、试管编号,后期还得把纸质信息录入电脑。整个流程给人的感觉是速度较为缓慢、等待时间较长,易造成人员聚集,导致群众有情绪、工作人员很无奈。 为此,西平县人民医院疾控科和信息科通过对医院内和社区采样点调研,利用信息技术的专业资源优势,借鉴驻马店市医学会医学信息学专业委员会开发的“核酸混采绑定”简易小程序,经过多次适应性修改和测试,当天在该院职工核酸检测点试用,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使用“核酸混采绑定”简易小程序时,首先提前准备好一批试管,使用条码打印功能,设置编码并打印、粘贴到试管上。开始录入信息时,先把试管上的条码扫入电脑,在该条码下面窗口内添加人员信息,添加方法用身份证读卡器获取。在依次读取每人的身份证时,程序设定有条件限制,信息重复会提示并禁止,超过10人本组会自动终止。工作人员会提前将试管交给第一个人,由其带领其他9人一起去采样台接受采样。经过测算,10个人从打印条码到采样完毕平均用时仅3分钟~4分钟。遇到个别没有带身份证的人员,程序设有手工功能,现场录入即可。
长葛市 十二辆转运型救护车 助力疫情防控
本报讯 “有了转运型救护车,我们镇卫生院相当于有了‘防身武器’,既能迅速转运需要治疗的患者,又能保护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日前,长葛市坡胡镇卫生院院长赵占军看着新交付的救护车高兴地说。当天,12辆转运救护车交付至长葛市11所镇卫生院,助力各镇疫情防控工作。 据了解,12辆转运型救护车价值228万元,由坡胡镇、南席镇等11个镇卫生院用于日常疫情防控工作。转运型救护车不同于普通救护车,后期可加除颤仪等救护设备,可利用价值更高。此次镇卫生院疫情防控“装备”升级后,镇卫生院也将具备转运患者的能力。 这12辆转运型救护车由各镇卫生院统一确定车辆型号和功能配置,这样便于统一培训工作人员,也有利于镇卫生院之间的协调调度。同时,后期完善车辆各种救护装备时,也有利于统一采购加装。 据赵占军介绍,转运型救护车可以帮助镇卫生院迅速将村里上报的从中高风险地区回来的疑似患者、密切接触者等人员快速转运至上级医疗机构。 (王正勋 侯林峰 尚怡真)
小喇叭发挥防疫大作用 本报记者 陈述明 通讯员 郭慧娜
“请大家不要着急,佩戴好口罩,按照一米线距离有序排队”“请大家先出示健康码,健康码为绿色者下一步测量体温”……每天,在南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点、核酸检测点,都能看到手持小喇叭的防控人员。 近期,南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抽调6名防控人员、4名志愿者,在核酸检测点、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点维持现场秩序、讲解核酸检测采样流程,严格要求规范落实相关的疫情防控措施,方便服务群众。 “微信搜索公众号,关注健康濮阳,点击疫情管控,选择核酸检测预登记……”每天前来进行核酸检测的群众有上千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有几百人,手持小喇叭的防控人员和志愿者在外场来回踱步,用略带沙哑的嗓音将同样的提示语重复了千遍,保障前来接种疫苗、进行核酸检测人员的安全。
乡村医生的防疫“义举”
8月16日8时,武陟县龙源街道龙源村街头,无线喇叭准时响起:“各位村民请注意,预防新冠肺炎的中药汤剂已经熬好了!愿意服用的,请以户为单位,戴好口罩,到村东头老年活动中心免费领取……”与此同时,龙源村第一卫生室乡村医生孙志刚也将这条信息发送至村微信群。 “自这次疫情防控开始,我就和李艳、李玉水两位乡村医生商量,3家一起熬制中药防疫汤剂,供本村父老乡亲和附近的居民免费服用,提高大家的防病免疫能力。”孙志刚说。 “听说村卫生室要为群众免费发放中药防疫汤剂,我也想参与,就和李水仙、李雪丽等七八个人报名当了志愿者。”该村年近七旬的老党员、志愿者李河水说。 就这样,每天5时左右,志愿者们就聚集到村东头的老年活动中心,有的称量药材,有的打扫卫生,有的清洗水缸,有的提水,有的烧锅……忙碌中,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8时许,我们就将3大锅300公斤的中药防疫汤剂熬好了,然后通过村里的大喇叭、微信群通知到每家每户。对于在卡点值守的工作人员或行动不便的老人、居家隔离人员,我们还会组织志愿者送到卡点或其家中,尽量做到‘应服尽服、愿服尽服’。” “从8月9日开始,我们坚持每天为群众免费提供中药防疫汤剂,至今累计有两万人次。只要群众身体健康,再苦再累也值得。我们会继续开展好这项服务,让中药发挥其独特的优势,为父老乡亲构筑更牢固的健康屏障。”孙志刚说。 (王正勋 侯林峰 任永立 宁计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