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精准“开窗” 5岁孩子获救 本报记者 冯金灿 通讯员 徐紫渝
“明天就要出院了,我们衷心感谢谌启辉、白希玲等小儿心脏外科医生,感谢你们给我们一家带来了希望……” 这是一封感谢信中的一段话,而这背后的故事,还要从4年前说起。 小宝今年5岁,8个月时查出先天性心脏病。但小宝的求医路并不顺畅,一家人辗转多地,但每一个接诊医生几乎都说了一样的话:风险太大,建议放弃治疗。 这一拖就是好几年,直到去年9月,转机出现了。 当时,河南省胸科医院专家针对商丘市困难家庭患儿开展免费救助活动。该院心血管外科三病区(小儿心脏外科)主任医师白希玲仔细检查后对小宝的妈妈说:“孩子是三尖瓣闭锁、肺动脉口狭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但还不算太晚,可以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抱着孩子走出诊室,小宝的妈妈不禁喜极而泣。 入院后,经河南省胸科医院心血管外科三病区(小儿心脏外科)主任谌启辉进一步诊断,小宝不仅患有三尖瓣闭锁、肺动脉口狭窄,同时伴有室间隔缺损。 三尖瓣是右心房通向右心室的一个单向阀门,正常情况下,未经氧合的静脉血通过此阀门进入右心室,最终流入双肺进行氧合。而小宝的三尖瓣在形态上出现闭锁(或缺如),使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无直接交通,唯一能让静脉血进入肺的通道是右心房与左心房间的缺损——房间隔缺损及左心室和右心室之间的室间隔缺损,所以三尖瓣闭锁的患者常常合并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等心脏畸形。 三尖瓣闭锁的患者由于大量的动脉血和静脉血同时通过二尖瓣流入左心,致使左心负荷加重,除了有明显的呼吸困难和发绀症状外,还会逐渐出现心包积液、心衰甚至肺动脉高压等症状。 “这种病,原则上是尽早手术,但最佳手术时机和患者的氧饱和度有关。”谌启辉说,“氧饱和度如果大于90,不进行手术治疗的话一旦出现肺动脉高压,就彻底失去手术机会;如果小于60,就会出现缺氧等生命危险。小宝是幸运的,尽管病情一拖再拖,已经出现了心包积液,但由于肺动脉瓣轻中度狭窄,使得肺部压力处于保护状态,还未失去手术机会。” 经过近一个月的治疗,小宝的心包积液逐渐消除。 今年1月初,谌启辉为孩子实施三尖瓣闭锁矫治术。术中,谌启辉将孩子的上腔静脉、下腔静脉与肺动脉连接,形成交通口,再将肺动脉与右心室通道关闭,并在静脉血管上“开窗”调控,使静脉血依靠自身压力及心脏唧筒效应,直接流入肺动脉。手术顺利完成,当天,小宝面色恢复红润,发绀消失。 谌启辉说,术中,如果“窗口”开得太大,未经氧合的血液进入体循环过多,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明显,将会导致患者缺氧;如果“窗口”开得太小,血液分流效果不明显,静脉压增高致使血液瘀积在静脉血管中,造成组织细胞水肿,后果将会很严重。因此,手术往往需要主刀者在人工血管和右心房间进行精准“开窗”,任何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能造成严重的不可逆转的损伤,甚至死亡。 据介绍,小宝此次手术费用共计14万元,除去医保报销之外,在该院先心病慈善救助基金补充下,实际花费1.7万元,极大地减轻了小宝的家庭经济负担。 “对于先心病的治疗,时机的选择很重要,家长一定要找专业的医院,以免错过最佳手术时机。”谌启辉说,“很多家长担心治疗费用高昂。目前,医保报销再加上我院慈善救助,对于大部分先心病患儿都可以做到免费救助,少数病情复杂的孩子即使治疗费用相对较高,救助后最终家庭负担的费用也很少。对于无力负担医疗费用的困难家庭,我院还有其他补偿机制,可以让更多孩子看得起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