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聚焦全省卫生健康工作会
PDF版查看  第三版:聚焦全省卫生健康工作会
PDF版查看  第四版:聚焦全省卫生健康工作会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卫生监督
 
第六版:基层视角
 上一版    下一版  
“小喇叭”唱出脱贫“好声音”
虞城县人民医院
桐柏县中心医院
嵩县人民医院
小村医也有大作为
关爱不一样的他们
中国人寿湖南省分公司:
1
11 1 2021年1月28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关爱不一样的他们
 

关爱不一样的他们
□袁 晶

    近期,笔者所在科室接诊了一位19岁男孩李某。李某因为3天前与同学生气后,割伤自己手腕,学校担心他的安全,就让家人带其回家;后因琐事与家人发生矛盾后发怒、摔东西,又企图再次割伤自己的手腕,被家人及时制止,送入笔者所在科室救治。
    接诊医生经过询问,得知李某自升入高中后,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觉得很压抑,加之学习成绩不理想,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发泄,于是就用刀割自己的手腕;第一次用刀割手腕时有点儿痛也有点儿害怕,但之后就没感觉了,还觉得很舒服,可暂时忘记痛苦的事。同时,李某这些行为不是为了自杀,每次割的伤口都不太深,只为了让自己不那么痛苦。
    医生经进一步询问李某的成长经历,得知因其父亲是公务员,需要经常下乡调研,母亲是一名教师,工作繁忙。为此,李某自上小学起被父母送到外婆家读书,直到初中毕业后才回到父母身边,与父母的关系生疏,时常担心再次被送到外婆家;与周围的人搞不好关系,没有朋友,觉得自己毫无价值,每天都过得很空虚。
    对于割腕行为,李某觉得可以暂时忘记痛苦,找到存在感。医生认为,割腕是一种逃避行为,用于逃避以前的心理创伤。在与李某接触过程中,医生未发现其他疾病,结合生长发育与病情,诊断其为:边缘型人格障碍。
    边缘型人格障碍是以人际关系、情绪、自我形象不稳定、冲动性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精神心理障碍。这种疾病的核心在于无法调节情绪,使用自伤的方法来缓解痛苦、调节情绪或达到其他目的。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给人的印象是沟通时彬彬有礼,但没有好朋友,发作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就出现一些极端行为。这些极端行为虽然不好,但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自我缓解的方法。而这些行为的出现有时是不可预料的,比如身边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会引发冲动行为。为此,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给人一种难以相处的感觉,不能友好合作。
    医生认为,边缘型人格障碍与儿童成长时期的“分离焦虑”有关,就像李某,由于自小未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家庭亲情感淡漠,与母亲离开后产生的焦虑、恐惧等情绪得不到及时安抚,导致成年后人际关系处理不好,不知道怎样处理与同学及他人的关系。
    对于李某,医生给予积极、有效沟通,病情有所缓解。但因李某对家人有怨气,需要住院与服用药物治疗。于是,李某入住一级病房严密观察,避免再次伤害自己;当抑郁情绪得到改善时,监测药物浓度,避免剂量过高时,产生冲动行为。
    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需要辅助心理治疗、行为治疗。李某需要发泄情绪、放松心情、控制情绪,所以医生引导他体会这些感受。随后,医生与李某母亲沟通后,其母亲来医院陪同治疗,将其转入二级病房。在治疗中,医生告诉其母亲,孩子患病,不仅是孩子的问题,全体家庭成员都有责任,李某总是与父母争吵后摔东西、伤害自己,但从未攻击父母,导致手臂上有伤痕不敢夏天穿短袖上衣,产生自卑情绪。
    医生一直鼓励李某尝试散步、听音乐、慢跑等。这样,李某就不会产生伤害、自卑、后悔的行为。医生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李某尝试、体会、领悟美好生活的感觉。在治疗中,医生经常与李某的家属沟通,治疗疾病需要家人的陪伴与耐心等待,更需要患者积极配合,比如患者控制好情绪时,家人要给予鼓励及理解;在患者出现情绪波动时,应适时与其一起散步或聊天等。这样,不仅能帮助其转移注意力,还能够增强整个家庭的凝聚力,弥补其童年的情感缺失。
    李某在住院期间,未出现冲动、自伤行为,40天后出院,患者在家坚持服药,病情有了很大改善。最初,其家人带其每半月复诊一次,进行心理治疗。随后,患者情绪未再出现波动,改为一个月复诊一次。随后,患者主动要求学习计算机专业,经家人同意,其现在一所技术学校读书,与同学、老师关系尚可。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边缘型人格障碍发病率有所增加,患者的行为异常与遗传因素、自幼的生活模式、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很大关系。患者会感到自卑、痛苦、失望无助,会采取过激行为来缓解痛苦,我们应给予积极关注和关爱。在治疗中,医生团队充分发挥了团队协作力量,取得了预期效果。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精神病医院精神十科)

精神十科科室简介
    精神十科科室团队现有医务人员28人,其中硕士研究生5人,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4人,国家级精神卫生专科护士2人,省级精神卫生专科护士4人。该科的研究方向为临床精神病学,承担新乡医学院精神病学专业方向的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任务及精神科住培医师规范化培训任务。该团队针对各种重型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重度抑郁发作、偏执性精神障碍、应激相关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等)开展系统诊疗服务。在科主任的带领下,该科始终坚持“团结、协作、创新”的优质服务理念。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