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立眼科医院 赵朝霞
前几日,一位患者急匆匆地推开河南省立眼科医院诊室的门大喊:“医生,我眼睛出血啦!” 医生赶紧站起身,在检查患者眼睛情况后松了一口气:“这不是眼底出血,而是眼表出血。” 那么,什么是眼底出血?什么是眼表出血?哪种危害更大呢? 通常情况下,眼表出血的实质是球结膜下出血。 球结膜下出血是小毛细血管的一过性出血,虽然看起来可怕,但不影响视力,一般情况下可以自行吸收,但要预防感染,不要揉眼睛,避免再次出血。 球结膜下出血的形状不一,大小不等,常成片状或团状,也有波及球结膜成大片者,少量呈鲜红色,量大则隆起呈紫色,多发生在睑裂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出血常有向角膜缘移动的倾向,也有因重力关系而集聚在结膜下方者。出血先为鲜红或暗红,以后变为淡黄色,最后消失不留痕迹。 这一类出血多为炎症或外伤所致,自发出血多见于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血液病等患者。发病时自觉症状不明显,一般多为他人发现,发病3天内出血可能有增加趋势,一般1周左右消退,不留痕迹。轻者一般可以自愈,初期宜冷敷,3天后可酌情热敷。由剧烈呛咳、呕吐、外伤、酗酒等所致者,要针对病因治疗。偶尔一次出血问题不大,如果经常眼表出血,就需要做系统性检查了。 眼底出血是由眼底视网膜血管病变引起的。正常情况下,血液在人体的血管内流动,不会溢出;但如果身体出现问题,无论是眼睛局部的问题还是全身的病变,在眼睛血管里流动的血液就会溢出来,溢在视网膜上,这就形成了眼底出血。 眼底出血根据血量和部位的不同,有不同的表现。如果出血量小,眼底出血可以被完全吸收,对视力影响很小或无影响,也无其他并发症;如果出血量大或反复多次出血,可引起玻璃体混浊和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严重影响视力甚至造成失明。 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1.突然眼前一片漆黑,仅见手动或仅有光感。 2.骤然间眼前如有圆的黑影遮住,不随眼转动而漂浮,正中方向注视物体完全不见,两旁物体则模糊可见。 3.突然眼内有如线条状黑影向某一方向直射,进展迅速,且逐渐增多,随后遮住眼前,视物一片模糊,无法分辨。 4.骤然间眼前出现红光闪闪,逐渐增多,以致红光满目,视物不明。 5.发病先兆,多数有眼胀、眼珠跳动等感觉。 6.多数反复发作,每次发作,亦有以上某些症状,即使积血不退,当继续出血时,还可能有以上某些感觉。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亟须到眼科进行详细的眼底检查,及时发现病因、及时治疗。治疗时机直接关系着视力恢复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眼底出血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眼病,是许多眼病和某些全身性疾病共同的表现。多数患者会反复发作,如不及时治疗,往往会导致失明。因此,不管是眼表或眼底出血,都需要及时找眼科医生进行明确诊断、正确处理。 眼底出血高危人群包括: 1.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可损害全身各地方的血管,视网膜血管处于高糖环境中相对也变得脆弱,就像有裂缝的水管,容易发生渗漏、出血。 2.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病会引起动脉血管异常,导致眼底视网膜血管的损伤,可致出血。 3.高度近视患者。高度近视的人眼轴较长,造成眼球壁的各层组织都会相应变薄、萎缩,尤其是视网膜变薄后,容易诱发新生血管,这些新生的血管特别容易破裂出血。 4.老年黄斑变性患者。这种患者在视网膜黄斑区出现不该生长的新生血管,由于新生血管较脆弱且不健康,很容易导致破裂、出血。
专家简介
赵朝霞,主任医师,河南省立眼科医院眼底病中心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委员。她从事眼科临床工作33年,擅长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眼底出血、黄斑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外伤、眼内异物、眼内炎的诊断及手术治疗,对疑难复杂眼底疾病诊治以及脉络膜疾病、视神经疾病、视网膜血管疾病的非手术治疗、激光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发表论文30余篇,参与编著《眼科学》《眼科临床药物治疗》《白内障手术学》3部专著,主持2项科研课题,曾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获国家专利1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