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一例呼吸衰竭、胸腔积液的治疗案例 |
|
□冯 剑 耿贝贝 文/图 患者,女,71岁,以头晕、气喘、纳差、双下肢肿胀10余天为主诉入院治疗。 现病史:患者于10余天前出现头晕、气喘、纳差,双下肢肿胀,呈非视物旋转性头晕,持续性,不能平卧位休息,尤其是向右侧卧位时胸闷、气喘症状明显,无寒战、发热,无腹痛、腹泻,无咯血等,未予以治疗,症状逐渐加重。患者为求诊治,遂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以肢体肿胀原因待查肺部占位,并多发转移收治入院,后因呼吸衰竭转入笔者所在科室进行治疗。发病以来,患者神志清,精神差,纳差,夜眠差,大便干结,3天~4天1次,小便无明显异常。 8个月前,患者因咳嗽在某医院检查胸部CT时,发现肺部占位阴影,未进一步诊治。 既往史:患者有风湿性二尖瓣狭窄行二尖瓣置换手术20余年,术后长期口服华法林进行治疗(手术地及经过不详);因心动过缓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史10余年(手术地及经过不详)。 查体:体温36.2摄氏度,脉搏87次/分,呼吸频率18次/分,血压108/58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133.322帕),嗜睡,精神差,口唇轻度发绀,胸廓对称无畸形,左侧胸腔闭式引流管固定良好,右侧呼吸动度正常,左侧呼吸动度减低,右肺部触觉语颤正常,左肺部触觉语颤减弱,无胸膜摩擦感及握雪感。右肺叩诊为清音,左肺叩诊为浊音,右肺呼吸音粗,左肺呼吸音低,双肺可闻及散在干湿性啰音,四肢指凹性水肿。 初步诊断:肺部占位性病变,肺部感染性呼吸衰竭,风湿性二尖瓣狭窄,阵发性房颤,慢性心功能不全,胸腔积液性质待查。 诊疗经过:患者入院后积极完善血常规、生化、胸部CT、彩超等检查,患者病情重。Ⅱ型呼吸衰竭,给予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抗感染、平喘、祛痰、胸腔置管引流等救治措施。患者胸腔积水细胞块明确为肺腺癌,基因突变检测EGFR基因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给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络氨酸激酶抑制剂应用,病情逐渐好转,治疗后肺癌原发灶及肺内转移灶明显缩小,好转出院。 不接受放化疗、PS(一般健康评分)评分差或不耐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还可以选择靶向治疗、局部治疗、免疫治疗等方法,同样可以有效控制病情,达到长期缓解病情的作用。 (作者供职于新郑市人民医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