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六版: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如何培养中医临床思维
中医科普须严谨规范
河南省疾控中心携手郑州公交二公司
1
11 1 2020年12月1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中医科普须严谨规范
 

中医科普须严谨规范
□尹国有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中医在治疗新冠肺炎中的特色和优势,让人们重新审视了中医的治疗保健作用,随之而来的是自我保健意识增强,兴起了中医热,中医科普市场逐步繁荣起来。然而,在繁荣的背后存在一些隐忧,伪中医、伪科学事件时有发生,误导了广大群众。笔者认为,要使中医科普健康有序发展,必须做到严谨规范。严谨是基础,拔高不可取,规范很重要。
严谨是基础
    中医科普作品是传播中医药保健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事关疾病与健康,必须以严谨为基础,做到内容正确、取材可靠、数据准确,来不得半点马虎,如果讲述的内容是偏颇的,甚至是错误的,后果将不堪设想。比如针对六味地黄丸,中医药科普讲的内容比较多,有一部分说法并不严谨,给人的印象是肾虚必用六味地黄丸,所以很多人长期服用,殊不知它的功效是滋阴补肾,只适用于肾阴不足的患者。中医认为,肾虚有肾阴虚、肾阳虚、肾气虚、肾精虚等,如果乱用药,会适得其反。比如肾阳虚者服用六味地黄丸,用的时间长了会出现矫枉过正、滋腻碍胃等问题,是药三分毒,用药须有度。笔者参加工作后,一直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主编出版了《中医调治答疑系列》《中医治疗调养常见病系列》《这样做肝火不旺肾不虚》《祛除身体湿和寒,这样养生能延年》等中医科普书籍,还在报纸上发表了一些中医科普文章,我深知医生说的每一句话,在报纸杂志、书上交代的每一个问题,都会给患者、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切记信息一定要做到严谨、可靠。
拔高不可取
    大家都知道,某种中药具有某方面的功效,适用于治疗某种病证,并不代表一用就能治好这种病;某个食疗方具有扶助正气、强身健体的功效,不是食用后身体就一定强健。然而,在一些中医科普讲座、科普文章中,为了吸引眼球,把疗效任意拔高,用一用就好、包治百病的说法,误导群众的情况屡见不鲜。笔者曾经看过一期电视讲座,有一养生“大家”讲一种叫益肾强身粥的食疗方,把这种食疗粥说得特别好,不论是肾虚腰痛、慢性肾炎,还是肾结石、腰肌劳损,只要坚持服用一段时间,十有八九就能治愈。如此一用就好,您相信吗?比如,日常生活中人们常食之绿豆,中医认为它具有清热解毒、祛暑止渴之功效,是夏季常用的消暑佳品,也是内热失眠、胃肠积热便秘患者的保健食品,但它不能代替药物,食疗的作用在于通过适当的饮食对疾病进行调养,以增强体质,辅助药物发挥疗效。中医药科普内容是很严谨的,要实事求是,做到客观、准确,任意拔高疗效是不可取的。
规范很重要
    近年来,各种中医保健以及食疗养生节目充斥银屏,中医科普文章不断见诸于报端和网站,养生方面的书籍更是层出不穷,学中文的、学历史的在电视讲座上大谈中医药保健养生知识与方法,没有中医药知识、没有中医师资格、没有临床经验的“三无”人员到处讲授中医治病的“绝招”,甚至一些出版社受经济利益驱动,也争相出版中医科普保健方面的书籍,打着中医科普的幌子宣传“伪中医”“伪科学”,以此诈骗钱财。可见,中医科普保健市场规范化管理很重要,它是中医药科普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近几年,为满足广大群众的保健、防病需要,国家及省、市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也相继推出中医保健养生专家,进行中医药科普知识宣传,但离广大群众对中医药保健知识的需求还有一定距离。为此,狠抓中医药科普保健的规范工作,规范中医保健养生主讲人的条件和资质,划定编写中医药科普书籍和文章作者的准入门槛和责任编辑的条件,对普及中医药知识,促进中医科普健康有序发展,为广大群众提供准确、可靠的中医药科普知识,指导建立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群众的健康素养,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供职于遂平县人民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