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第二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做好黑热病防控工作
驻马店市一院完成一例脑动脉瘤夹闭术
医保政策落地结核病患者受益
患者脑出血,竟是因为布病
濮阳市油田总医院通过中国心脏康复中心认证
洛阳漯河开启献血夜班车
新乡积极推进健康扶贫工作
济源为贫困群众筑牢健康防线
1
11 1 2020年7月18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做好黑热病防控工作
 

做好黑热病防控工作
省疾控中心提醒:提高诊断意识 强化传染源筛查
本报记者 冯金灿  杨 须  通讯员 刘占峰

    河南一名两岁的孩子被白蛉叮咬后患上黑热病。这个孩子于2019年12月初出现腹泻和轻微发热症状,2020年1月7日在河南省儿童医院通过采集骨髓样品被诊断为黑热病;河南省疾控中心复核为确诊病例,在河南省传染病医院治疗后于1月17日痊愈出院。
    省疾控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张红卫说,黑热病又称内脏利什曼病,由白蛉叮咬传播、利什曼原虫寄生人体导致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发热、脾肿大、贫血、鼻出血为主要症状,病犬是主要传染源。
    在20世纪50年代,黑热病曾经严重危害我省群众健康。经过群防群控措施,河南1958年就基本消灭了黑热病,特别是自1984年以来的30多年里,河南仅有个别输入性病例和复发病例。但2016年以来,我省已累计报告新发本地感染黑热病病例20余例,疫点区(以县、区为单位)也从最初的一个扩大到数个,防控形势不容乐观。
临床医生诊断意识有待提高
    近年来,我省发现有从外省输入的黑热病病例,也发现有本地感染病例。
    “因为黑热病已经在河南‘消失’几十年了,很多年轻的临床医生把握不准症状,其诊断意识有待提高。我们要警惕黑热病卷土重来。”张红卫说,“长期不规则发热,脾、肝、淋巴结肿大和全血细胞减少性贫血是黑热病的三大症状。若不及时治疗,患者发病一两年后常因病情恶化死亡。”
    “黑热病的诊断有方法、治疗有特效药,但需要疾控和临床相结合,关口前移、科学监测、联防联控是防控重点。加强对犬只的管理,对病犬做到早发现、早捕杀是阻断传播的关键。”张红卫说。
    对临床医生来说,遇到“不明原因反复发热+肝脾肿大+三系(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的疑似患者可以通过骨髓穿刺涂片显微镜检查发现病原体,从而明确诊断,也可与河南省疾控中心寄生虫病所(0371-68089186、68089220)联系,及时开展黑热病相关筛查工作。
    “葡萄糖酸锑钠是治疗黑热病的首选药物,患者可免费领取,该药物对绝大多数患者的治疗效果都非常好,所以只要早发现、早诊断、规范治疗,大多预后良好。”张红卫说。
如何预防黑热病?
    省疾控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党支部书记鲁德领说,根据传染源不同,黑热病一般分为人源、犬源和自然疫源型,我省目前主要流行的是犬源型,即疫区通常犬的利什曼原虫感染率较高,并充当了主要传染源。
    据鲁德领介绍,黑热病的病原体利什曼原虫主要通过媒介白蛉传播,5月~9月是白蛉活动季节,居住或进入可能有白蛉分布的地方(山区、丘陵、窑洞、砖土结构房屋、畜舍等),应正确使用防白蛉设施(纱窗、蚊帐等),加强个人防护(涂抹趋避剂等),特别要加强儿童的个人防护,防止白蛉叮咬。对于病例比较集中的村落可实施溴氰菊酯滞留喷洒灭蛉,有效阻断传播途径。
    白蛉成虫多为灰色,全身密被细毛,体长1.5厘米~4毫米,复眼,大而黑,刺吸式口器较粗短,胸背隆起呈驼背状,翅狭长,停息时向后上方竖立,呈V字形,足三对,细长。白蛉的幼虫生活在土壤里,隐蔽、温湿度适宜、土质疏松且富含有机物的场所(如房屋、畜舍、厕所、窑洞、墙缝、洞穴等)适于幼虫孳生。成虫通常栖息于室内外阴暗、潮湿、避风的场所(屋角、墙缝、畜舍、地窖、窑洞、洞穴、桥洞、石缝、枯井等)。雌性白蛉多嗜吸人和哺乳动物的血,活动时间通常从黄昏到次日黎明。
    目前,我国病例主要分布于新疆、内蒙古、甘肃、四川、陕西和山西。除我国外,孟加拉国、印度、尼泊尔、埃塞俄比亚、巴西等70个国家也是黑热病的流行区。
河南已做好防控准备
    为了促进全省黑热病监测与防治工作,7月14日~15日,省疾控中心党委书记周勇带领多名寄生虫病预防控制专家前往豫西地区调研黑热病监测工作,并就一例黑热病新发病例开展疫点人群筛查、犬只患病情况及传播媒介白蛉的调查工作。调查组与当地疾控人员一起,走访乡村医生、村民及患儿家庭,对周围人群及犬只患病情况进行调查,选择有鸡舍、牛圈或猪圈的地方捕捉白蛉等,了解到患儿已经痊愈,没有发现当地有其他疑似患者,但发现有感染的病犬,对捕捉到的白蛉进行了解剖、分类,鉴定为中华白蛉,是我国传播黑热病的主要媒介。
    目前,省疾控中心已制定监测方案、应急方案和防控方案。首先是加强对白蛉的控制。因白蛉幼虫在土壤中生存,10天就可繁殖,不可能被消灭,只能控制。针对河南多地存在白蛉的情况,硬化路面、重点位置消杀等措施可缩小疫源地。省、市、县、乡、村联合,通过建设美丽乡村的方式可控制白蛉的数量。其次是对犬只进行严格管控,如对流浪犬,特别是对感染利什曼原虫的犬进行捕杀,对家养犬严格依照犬类管理相关规定进行管理,考虑给疫源地犬只佩戴驱蛉项圈,降低犬只感染风险等。
    下一步,省疾控中心还要进一步开展传染源筛查,扩大筛查范围;在医疗机构中开展病例监测,适时举办临床医生、疾控人员培训班;储备检测试剂盒、特效药品;加强宣传,进行健康教育等。
    最后,张红卫呼吁:临床医生发现疑似病例要第一时间报告疾控部门,尽早确诊,为患者治疗赢得时间,做好患者流行病学调查,避免传染给其他人。

 
2018-2020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