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鹏 张艺丹 刘枫瑞
时值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突发。自1月20日以来,巩义市人民医院共接诊发热患者2500余人,不明原因发热留观患者195人,疑似患者14人,确诊9人,除1例转诊外,在院8例确诊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全院有医务人员、物业、保安2200余人,接待门急诊就诊患者4万余人次,住院患者4000余人次,无一人感染。作为一家县级医院,巩义市人民医院是如何做到迅速控制疫情的?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九字战法”。
服务宗旨突出“公” 作为全市定点救治医院,疫情发生后,巩义市人民医院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该院一夜之间吊装11间箱式板房,建成规范的预检分诊及标准化发热门诊;连夜将职工公寓里的研究生安置到院外宾馆居住,将职工公寓改造成留观病房;将感染性疾病科原有患者分流到其他医院,设置成隔离病区,划分重点区域并明确责任人。 同时,该院迅速挑选出103名医生、135名护士组成应急防控队伍,立即投入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 理想信念突出“红”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面对疫情防控严峻形势,巩义市人民医院党委号召全体党员要“守初心、担使命”,积极投入防控一线,在各个重点区域设立党员先锋岗,张贴倡议书。50余名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主动请缨到发热门诊、留观病房等工作,争做“逆行者”。 疫情发现突出“早” 疫情发生后,巩义市人民医院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学习诊疗方案,提高对新冠肺炎的识别、诊断及救治能力;同时,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了相关知识及防护技能现场培训,并对总医院各成员单位进行视频培训,使全体医务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1月20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牛园园、急诊科医生张可欣发现两例发热、咳嗽并有武汉居住史的患者。该院立即组织多学科会诊,确定为疑似病例,第一时间上报,并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1月22日经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两例患者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 该院疫情防控工作的启动,为巩义市委、市政府的早决策、早部署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病情研判突出“准” 为了每天在1000余门诊人次中精准识别出疑似患者,巩义市人民医院采取措施:每天召开两次疫情防控工作分析会;在核酸检测较为紧张的情况下,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血常规、影像学等特征,组织专家对患者进行逐一研判,制定精准诊疗方案;对住院的近千名患者进行筛查,对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及胸部CT有磨玻璃影患者进行会诊,避免漏诊。 治疗方案突出“中” 巩义市人民医院依据国家出台的多版诊疗方案,结合医院国医堂中医药优势,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 通过电话、微信等,国医堂医生在线问诊隔离病房患者,结合患者身体状况,应用清肺排毒汤等加减治疗确诊患者。 心理疏导突出“悦” 良好的心态不是病愈的特效药,却是一剂良药。院内心理专家及社会心理咨询师加入治疗团队中,利用“话疗”(心理治疗方法)推送心理干预视频;每天电话督促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人文关怀突出“暖” 隔离病房阻隔的是病毒,却挡不住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春节期间,院领导对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及其家属进行慰问,并积极解除后顾之忧;医院每天为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配送营养餐和水果,保障其营养等。 该院还为留观区和隔离病房的患者定制了营养餐,并免费提供毛巾、牙具及书籍;同时,利用院内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广泛传播疫情防控知识,开通咨询热线。 人员防护突出“严” “我们必须一手抓救治,一手抓院内感控,甚至院内感控比疾病救治更为重要。”巩义市人民医院院长乔来军说。 该院成立了由院长、主管院长、院感办主任组成的领导小组,按感控分级对各岗位实行分级管理;抽调8名专兼职人员组建感控应急专家队伍,24小时紧盯高、中风险岗位,巡查低风险科室;抽调感控经验丰富的行政中层正职担任各重点区域负责人,做到全面防控无死角。 该院还始终把医务人员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医务人员防护“就高不就低”,保障组执行“日报告、三天保证、七天预警”机制,并自行制作一次性腿套,购置可复用隔离衣、医护帽、胶鞋等;根据岗位风险,确定各区域防护用品使用清单,确保一线足量供应。 疫情防控突出“联” 疫情发生后,巩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成立巩义市新冠肺炎防控领导小组,协调全市各单位做好疫情监测、调查、处置等工作。 2019年12月4日,巩义市人民医院作为牵头单位,与20家成员单位组建了巩义市总医院,充分发挥了县、乡、村三级联动优势。 在疫情防控中,巩义市人民医院与成员单位建立了联防联控机制和就诊反馈机制,为他们进行远程防控知识培训,提供防护物资。成员单位在重点区域和公共区域放置艾条、艾叶燃熏,安排专人进行消杀;如发现发热患者,转至总医院就诊。同时,总医院还为成员单位及居家隔离普通型患者集中配送中药。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面对疫情的严峻考验,我们坚信全国一盘棋、形成强大合力,就能履险如夷、化危为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