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一位中国留学生就医之路的艰难选择 |
|
本报记者 董文安
一位22岁的中国女留学生小雯(化名)不幸罹患骶前囊肿,在加拿大多伦多市中心医院得到及时治疗,可她放假回国后复查发现,骶前囊肿复发了。 在此后的几个月里,小雯和她的父母陷于了一次又一次的纠结中:选择哪家医院就诊,选择哪位专家手术,选择什么样的手术方式……他们一家又是怎样做出艰难选择的呢? 多伦多市的首次治疗 今年8月的一天,小雯发现骶尾骨部位剧烈疼痛。经过一番周折,她来到多伦多市最大的医院急诊,被确诊为骶前囊肿。加拿大医生在影像学引导下放置导管进行囊液引流,小雯感觉疼痛减轻。几天后,她被告知治疗结束,可以出院了。 1个多月后,小雯利用假期回国探亲。临近假期末,细心的母亲放心不下,决定让宝贝女儿在家乡青岛做个复查,意想不到的是,小雯的骶前囊肿体积再次扩大至治疗前大小。 小雯病情的复发,让他们一家开始了一段艰难的寻医路。他们先是访遍青岛市的医院,然后又走进国内多家大医院,得到的答复几乎一致:骶前囊肿虽然是良性的,可以手术切除,但复发率高,很难根治! 那段时间,小雯一家度日如年,一筹莫展。一个小小的骶前囊肿,加拿大的医生治不好,难道在中国也治不好吗? 用大数据“挖掘”出河南医生 小雯的母亲是注册会计师,见多识广,在她的潜意识里,总是感觉到骶前囊肿不是什么不治之症,这么大个中国,一定有医生能治愈这种疾病! 于是,小雯的母亲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国内外的学术网站和检索引擎,查阅与分析全国的相似病症案例与手术,特别关注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大医院。但查阅结果发现,在全国范围内,类似骶前囊肿的案例不是很多,北、上、广等地医生相关手术每年大概也就2台~3台。 这位执着的母亲很是失望,再一次陷入焦灼中。就在她打算另辟蹊径时,一家医院、一位医生的名字进入了她的检索视线里:河南省肿瘤医院主任医师王刚成,在近几年里独创了多项国家级、省级手术方案,开展骶前囊肿手术80多例,无一例复发。 这是真的吗?在小雯的母亲看来,这样的医院应该是更大城市的医院,这样的医生应该是知名度更高的医生,一位河南的医生能行吗? 小雯的母亲纠结了,但在纠结之余也萌生了一丝希望与期待。 一次非同寻常的医患“对话” 经过多方考虑后,9月29日,小雯一家飞往河南郑州,想当面“看看”这家医院,“见见”这位医生。 初诊中,一次非同寻常的医患“对话”开始了。 小雯的母亲问王刚成:“一个医生告诉我,他的手术方式是腹腔镜下切除,但弊端是术中无法完整切除,术后会复发。” 王刚成点了点头说:“的确如此,这位医生很中肯!” 小雯的母亲是“有备而来”,接着问道:“有专家看过您手术图片,认为您骶前切口太大。” 王刚成愣了一下回答道:“无论切口大小,术后不再复发才是最重要、最关键的!如果小切口能切除干净,我为什么要开大切口呢?况且,没有哪个医生愿意选择开大切口的!” 小雯的母亲满脸的疑惑有点舒缓了。 王刚成接着说,如果选择手术,我们一定会考虑到小雯的年龄和未来生活质量,选择从骶前入路手术,尽可能避免经腹手术,这样的术式虽然切口比较大,但能保证在手术中视野充分暴露完整切除囊肿,同时又能避免腹部切口带来的不美观,以及开腹导致输卵管粘连,可能出现的不孕不育。 小雯的母亲张了张嘴,但没有再问下去了,因为王刚成的一番话已经回答了她余下的疑问。 一次次纠结后的最终选择 初诊后,小雯一家没有当即选择在河南手术,而是怀着复杂的心情回到了老家青岛。也许,他们心中固有的名院、名医,还有地域情结并没有完全摆脱。 回到青岛的几天里,小雯一家仍在犹豫不决中。“如果小切口能切除干净,我为什么要开大切口呢?况且,没有哪个医生愿意选择开大切口的!”他们的耳边不时回响起王刚成这句既自信又实在的话。 秋天的青岛,开始有了丝丝凉意,但小雯一家却越来越感受到了来自河南医生的温暖。他们终于决定,小雯的手术就选择河南的医院,选择河南的医生! 之后的过程就显得常规而又简单,因为对于王刚成和他的团队来说,这样的手术已经是常态。10月17日,小雯的骶前囊肿被切除后,王刚成第一时间把小雯父母叫进了谈话间,平静地告诉他们“小雯的手术很成功!” 就在王刚成转身返回手术室的一刹那,小雯的父亲禁不住失声痛哭。男儿有泪不轻弹。这眼泪蕴含着不仅是激动,是疼爱,更多的是忐忑不安的心终于落地。 多少天来,小雯一家费尽千辛万苦咨询了多少家医院、多少个专家,得到的答案“或是术中可能出现骶前大出血,或是术后可能肛门失禁,或是术后可能复发”;现在的结果是“术中没有出现大出血,肛门及直肠周围组织保护很好,而且骶前囊肿被完整切除!” 就在前几天,小雯的母亲还给王刚成发来微信:女儿完全康复,已经重返多伦多,继续完成她的学业。感谢河南医生!感谢河南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