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济源“3521”工作法着眼找问题 |
|
本报讯 (记者王正勋 通讯员赵炜方)9月12日,济源市大峪卫生院的家庭签约医生崔艺军服务团队到大峪镇大奎岭村走访贫困群众。 一大早,团队成员就来到因病致贫的贫困群众彦文兰家里。彦文兰因脑梗死留下了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老伴儿张书林辞去工作回来照顾,一家人至今仍未脱贫。 “您身体最近咋样?又去医院买药了没有?上次住院治疗情况咋样?”一进门,团队成员就问。 这是济源坚持问题导向,按照健康扶贫“3521工作法”开展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 健康扶贫“3521”工作法着眼于找问题,立足于怎么干,对健康扶贫工作进行“三看五问两讲一分析”。“三看”就是看村卫生室是否达到“村有室、室有人、人有证、门要开、屋要净、药品全、摆整齐”的标准,看村卫生室和贫困群众家里的健康档案是否符合要求,看爱心保健箱是否真正用了起来;“五问”就是问贫困群众的健康状况,问是否办理慢性病卡和政策享受情况,问是否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问是否参加居民医保,问是否接受住院治疗;“两讲”就是讲健康扶贫政策、讲健康教育知识;“一分析”就是分析贫困群众的医疗费用负担情况,是否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这个工作法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细节问题。”崔艺军说。 “他们经常到我们家里来,指导如何用药、如何享受报销政策;需要住院时还及时联系医院,非常感谢党的健康扶贫政策。”张书林说。 为了及时消除健康扶贫管理以及家庭签约服务人员的工作固化思维,济源市卫生计生部门推陈出新、细化内容,以问题为导向,形成了健康扶贫“3521”工作法,目的就是进一步促进健康扶贫提质增效。 “通过推广应用这个工作法,家庭签约医生逐条逐项落实健康扶贫政策,能够做到及时主动发现问题,及早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确保问题发现得早、整改得好,也能确保健康扶贫政策落到实处。”济源市卫生计生委健康扶贫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济源市通过推行健康扶贫“3521”工作法,走出了一条健康扶贫之路,对贫困群众形成了“看病住院有一批扶贫病房、出院实行一站式结算、家里有一张健康扶贫服务卡、一份健康档案、一个健康扶贫爱心保健箱、一本健康扶贫政策和健康教育读本、一份家庭签约服务协议、拥有一支义诊巡诊队、一支家庭服务团队、一揽子惠民政策”的“十个一”服务格局,为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进行了有益尝试。 如今,济源市贫困群众看病更加便捷,基本医疗得到了保障,就医负担明显减轻,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疾病预防控制关口前移,健康扶贫获得感、服务感受度明显提升。在健康扶贫扎实的服务中,也进一步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加快了脱贫摘帽步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