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解决“幼有所托”问题,各方在努力 |
|
本报记者 冯金灿
长期以来,3岁以下孩子谁来照顾是困扰不少双职工家庭的老大难问题。 妈妈产假结束后需要重返职场,这时,不足1岁的孩子还不到送幼儿园的年纪,谁来照料呢?是找保姆还是依靠老人?还是妈妈辞职在家带孩子呢?不少婴幼儿父母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家长对托幼机构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但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调查结果显示,近七成的婴幼儿由祖辈照顾,多数调查对象认为婴幼儿照护服务供给不足。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将优先支持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到2020年,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政策法规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初步建立,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 目前,包括河南在内,各地也在出台配套政策,鼓励托幼机构发展,努力解决好“幼有所托”问题。 生还是不生,这是个问题 对于不少职场育龄女性来说,生不生二孩是一个让人纠结的事情。 “我们很想再要一个孩子,两个孩子可以相互陪伴,可再生一个确实面临很多困难。”今年34岁的吕女士是一名上班族,已经有一个儿子的她一直想要个女儿,“生孩子之前,必须考虑好一个问题,那就是由谁来带?有人带才敢生,没人带生下来怎么办?” 采访中,不少年轻父母说,第一个孩子可以依靠老人,但生第二个孩子时老人年纪大了,无法照顾孩子。孩子出生后面临无人带的问题,只好等等再说。 除了依靠老人,请保姆带孩子是他们另一个选择。在郑州,请一个好一点儿的月嫂每月至少需要1万元,请一个保姆每月四五千元,而且至少请3年时间,十几万元就没了。 同时,请保姆带孩子存在的安全隐患也让吕女士担忧不已。 吕女士说:“现在,新闻上保姆给孩子喂安眠药、虐待孩子的报道,让我们对保姆带孩子的安全问题很不放心。此外,保姆的身体健康状况和技术水平也无法保证,请保姆带孩子是我们迫不得已的选择。” 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机构稀缺 其实,吕女士的困惑正是中国越来越多双职工家庭面临的尴尬现状:幼儿园只接收3~6岁儿童,3岁以下婴幼儿面临“无处可托”的境遇。 目前,私立托幼机构收费高,而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十分稀缺,导致3岁以下婴幼儿在中国各类托幼机构的入托率仅为4%,远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50%的比例。 目前,市场上针对3岁以下婴幼儿的早教机构多是私立的,且针对的是孩子的早期启蒙,主要开展音乐、艺术、运动等课程,并且需要父母陪同。这不仅无法缓解家庭照料的压力,反而会加重婴幼儿家长的负担。事实上,目前真正缺乏的是在父母上班期间能够提供看护和照料服务的托幼机构。 “我们需要的托婴中心应该是成长照料与启蒙教育并重的,只关注早教而不会照料孩子是不行的,对孩子的照料是金字塔的基础,然后才是早期教育以及心智成长的启蒙。”多位家长认为。 记者注意到,不少私立幼儿园会招收一部分托班和小小班的孩子,但大多只招收1.5岁以上的孩子,而且费用普遍高于3~6岁孩子上幼儿园的收费,同时由于看护老师数量不足,家长对其看护质量普遍不放心。 目前我国有关婴幼儿托育机构的准入标准和管理细则尚未出台,社会力量举办婴幼儿托育机构存在诸多困难。不少机构注册时没有婴幼儿托育这一项,只能以教育咨询的名义办证。 托幼机构发展迎来风口 为了解决现实问题,《意见》提出,将优先支持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到2020年,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政策法规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初步建立,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 “目前,包括河南在内,各地都在出台配套措施,鼓励托幼机构发展。目前,河南支持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发展的实施意见正在制定过程中,近期将会出台。”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处处长郎清义说,“具体来说,会在税收、资金、场地等方面,给予托幼机构特别是新办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支持,力争到2020年,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政策法规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初步建立,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到2025年,多元化、多样化、覆盖城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人民群众的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 此前,河南省总工会印发文件,就“落实产假制度,加强对婴幼儿照护支持”“推动并支持用人单位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大力推进母婴室建设”提出要求,鼓励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福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省发展改革委、省卫生健康委还支持郑州、许昌试点开展“城企联动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专项行动”,推动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持续健康发展。 郎清义说,目前,我国生育率趋降,全面两孩政策效应虽明显,但出生人口不及预期。解决托幼问题,将对提高生育率起到重要作用。在个税抵扣项中,学前教育经费可考虑加上3岁以下婴幼儿的托管教育费用。 郎清义强调,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来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父母有充裕的时间,由父母照料孩子是最好的选择。这虽然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下很难做到,但家长也不应该把孩子往托幼机构一扔了之,也要尽可能尽到照料责任。此外,我们鼓励企事业单位自办福利性托幼机构,依托高校和社区实现普惠托幼机构高质量发展;加强监管,提高营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的门槛儿和服务质量;探索试行与婴幼儿照护服务配套衔接的育儿假、产休假,满足群众的需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