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八版:乡医课堂
 上一版  
腹胀验案三则
每周一练
让贫困精神疾病患者有病可医
1
11 1 2019年8月15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让贫困精神疾病患者有病可医
 

让贫困精神疾病患者有病可医
——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慈善惠民纪实
□丁 玲  席 娜  文/图

慈善项目签约

领奖

午间加餐

 

   在郑州市瑞民街中段,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院外,有一座独立的三层小楼,院内的美人蕉花开得正艳。
    这是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简称郑州市八院)慈善惠民病房,一楼是开放区域,医生办公室、活动室、洗浴间一字排开。一扇紫红色的大门将二楼以上空间与外界分开,二楼、三楼被分成男、女两个区域。
    透过走廊玻璃窗往里看,有人一动不动,有人哈哈大笑,有人若有所思……这里收治的大部分是流浪、乞讨或“三无”(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义务人)精神疾病患者。
    在这里,这些特殊患者得到有效救治,可以吃饱穿暖。之后,他们有的回归家庭,有了亲人的守护;有的住进了福利院,有了栖身之所。这是郑州市八院慈善救助项目的冰山一角。
    翻开郑州市八院的慈善救助花名册,一个个受助者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昭示着该院在慈善活动中的担当和付出。
    为了让贫困家庭的精神疾病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郑州市八院积极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在创建惠民机制上下功夫,探索出以“呵护心灵·一路同行”贫困精神疾病患者慈善救助项目为主导,以“心灵家苑”专项基金为补充,以爱心企业援助项目为延伸,以职工爱心基金为互补的“五位一体”贫困精神疾病患者救助新模式,让贫困精神疾病患者有病可医变为现实,开创了省内救治贫困精神疾病患者的先河。
    郑州市八院先后荣获第七届“中华慈善奖”“全国惠民工作示范医院”“河南省惠民医院”“河南省创新医院”“郑州慈善风云单位”,蝉联“郑州市第一届、第二届慈善大奖”。
多方合力,助患者回归家庭
    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造成人们的心理负担、精神压力增大,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发病率由20世纪50年代的2.7‰上升到现在的13.47‰,我国精神疾病患者高达1600万人。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首位,约占疾病总负担的20%,到2020年将占疾病总负担的25%。精神卫生作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影响和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精神疾病治愈率低、复发率高,导致精神疾病患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突出,不少精神疾病患者被长期关锁,或被家庭遗弃,或无钱医治。就如该院慈善惠民病房收治的患者,大多是由民警或是救助站送过来的。他们没有名字,年龄不详,医院为了方便管理和治疗给药,会给他们编号。这个号码会一直跟着他们,直到从医院离开。
    这里曾有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早故,唯一的亲属后来也不再过问,从青春期发病住到步入中年,她在该病区滞留了30多年。医院成了她的“家”,医务人员成了她的“亲人”。
    “对于精神疾病患者来说,家人的关爱才是最有利于患者恢复的。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最终会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帮这些患者找家。”据郑州市八院副书记舒宝德介绍,除了日常护理和工作,这里的医务人员一有时间就会借助社会力量帮助患者找家。
    为了让每一位流浪、乞讨精神疾病患者尽快找到家,郑州市八院借助主流媒体,及时将这些患者的个人信息进行公布。对无法查明身份人员,100%报请公安机关采集DNA(脱氧核糖核酸),利用百度人脸识别对比寻人。对确认是“三无”人员的,在郑州市民政局的协调安排下,体检之后达到出院条件的,正式移交到郑州市社会福利院(以下简称福利院)进行安置。
    不过,患者被送到福利院之后,并不是服务的终点。郑州市八院的医疗服务仍在继续,医务人员时刻牵挂着这些患者,会定期到福利院为他们体检,指导服药。
    当然,寻亲仍在继续。不管是郑州市八院还是福利院,都会继续帮他们寻找家人。这段时间,就有几位患者通过多种渠道找到了家人。
    来自焦作市的胡女士在郑州市八院慈善惠民病房见到衣着干净、面色红润的哥哥时,喜极而泣。胡女士紧紧地拉着该院慈善惠民病区护士长吕文佳的手不肯松开,她激动地说:“真不知道如何感谢你们!”
    胡女士的哥哥是半年前被郑州市救助站送来的,当时他蓬头垢面,身上散发着难闻的气味。因为联系不到患者家属,医院便将其安置在慈善惠民病房内接受治疗。在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下,其病情渐渐好转。借助社会力量,这才有了和亲人相认的一幕。
    据吕文佳介绍,从2017年开始,医院共帮助83名“三无”患者找到了家,使失散多年的亲人得以团聚,为他们点燃了重新生活的希望。
多管齐下,让患者有病可医
    现代科学技术虽然发达,可疾病却像“潘多拉的魔盒”,一旦开启,摧毁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整个家庭。
    患精神分裂症的小欣(化名)需长期服药,缺少自主劳动能力,父母年事已高,家庭困难。一次,小欣突然犯病,意识不清,从厨房拿起菜刀乱砍,阻止她的父亲被砍成重伤。一家三口,俩人需要救治,这下可愁坏了小欣的母亲。这时候,郑州市八院的“呵护心灵·一路同行”贫困精神疾病患者慈善救助项目,帮助小欣得到了更系统的治疗。
    为了切实减轻郑州市贫困精神疾病患者的医疗负担,让贫困精神疾病患者真正做到有病可医,2011年1月1日,郑州市慈善总会将郑州市八院作为慈善救助定点医院,和医院共同成立了“呵护心灵·一路同行”贫困精神疾病患者慈善救助项目。
    项目规定:凡具有郑州市户籍,持有低保、低收入和三级贫困证明的贫困家庭精神疾病患者,每年可享受5000元的住院救助金。郑州市八院结合救助患者实际,制定人性化的救助方案,针对低保、低收入和贫困精神疾病患者制定不同的救助比例,让更多的贫困精神疾病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据统计,自慈善项目启动以来,9年来共救助贫困精神疾病患者3638人次,救助金额累计1371万元。
    为了进一步扩大慈善项目的救助范围,筹措更多的帮扶资金,郑州市八院借助爱心企业的力量,在郑州市慈善总会设立了“心灵家苑”专项救助基金,对住院患者中的弱势群体和困难职工(大病)进行救助帮扶,成为慈善项目运行中的有效补充。专项基金自2016年设立以来,共救助贫困精神疾病患者182人次,救助金额累计57.3万元。
    为了给贫困精神疾病患者提供更好的住院及生活条件,2009年12月,郑州市八院在全院干部职工中发起了“为困难患者送温暖”倡议,开展“爱心一元捐”活动,并将每月的8日作为固定捐款日,本着自觉自愿的原则,建立爱心救助基金。
    郑州市八院还建立了爱心捐物处。根据季节变化和患者需要,职工将家中闲置不用的衣物捐献出来,由该院设专人负责接收、保管和发放。截至目前,共接收各类衣物8000余件。
    每年的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该院还为住院患者准备食品和水果,让他们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点点滴滴渗透了该院对贫困精神疾病患者的关心和关爱。
仁心仁术,让患者看到光感受爱
    18岁,花样的年华,山西运城的小吴却遭受命运的重击,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20多年间,小吴辗转多家医院诊治,效果均不理想。
    4年前,小吴来到郑州市八院,慕名找到该院的副院长、主任医师胡雄。胡雄在诊疗中发现,小吴胡言乱语的紊乱行为虽然很像精神分裂症,但当时的心情却更符合双向情感障碍的特质,于是果断调整用药。小吴的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最终恢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无独有偶。3年前,安徽的李女士,在北京求医半年效果不好。郑州市八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孔德荣诊断后,立即按抑郁症调整用药,家属起初不理解也不敢停用以前的药。经过耐心沟通,调整用药半个月后,李女士的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如今,李女士早已恢复正常工作。今年,39岁的李女士还生下了第二个孩子,一家人过上了平静幸福的生活。
    人才是医院长远发展的根本。为了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加速推动学科结构和布局的优化与调整,按照“院有特色、科有强项、人有专长”的发展新思路,坚持“人才强院”战略,着眼长远,采取“内请讲学、外送培训”的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通过多年努力,郑州市八院的人才梯队建设有了质的变化。
    作为郑州市唯一一所精神疾病专科医院,郑州市八院把社会效益摆在第一位,注重品质,追求品牌,简化门诊、急诊、入院、出院服务流程,实行首问首诊负责制,优化就诊环境,改善就医体验,不断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落实医疗护理核心制度,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规范诊疗服务行为,促进医疗质量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
    随着医疗质量的不断提升,医院的社会影响力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慕名而来的患者逐年增加,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服务触角不断向基层延伸。2012年,门诊量为8.71万人次;2018年,门诊量上升到19.24万人次。通过对2018年门诊和出院患者的分析,发现来自市域外的门诊患者占比38.7%,来自市域外的出院患者占比42.9%,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所专科医院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医者医病,心若仁善,就能体恤民之疾苦。正如郑州市八院院长霍顺利所言,作为一家公立医疗机构,一家市级精神病专科医院,郑州市八院要高举惠民公益的旗帜,不断践行“务实重做、担当有为”的时代精神,勇于履行社会公益职责,扎实做好慈善惠民工作,让精神疾病患者也能体会到温情,获得尊重,拥有信任。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