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平舆县让贫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燃起希望 |
|
本报记者 丁宏伟 通讯员 王现超
麻胜利是平舆县十字路乡三麻村委大麻村的贫困户,患强直性脊柱炎20年。其子麻港在20多岁时也被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父子俩均失去劳动能力,家庭非常贫困。自从平舆县强直性脊柱炎健康扶贫工程实施后,父子俩接受了免费救治,病情得到控制,身体机能明显好转。目前,父子俩在村藤编厂工作。 今年4月,平舆县作为全国第一批强直性脊柱炎项目试点县,抢抓机遇,积极行动,把强直性脊柱炎健康扶贫工程作为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有力抓手,依托一个平台,建立四项机制,强化五个保障,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县已免费救治43名贫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以下简称强直患者),部分患者病情有所好转,有7人走上就业岗位。 依托一个平台 该县在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自上而下设立了服务中心、服务站、服务点,配备了计算机、投影仪、音响、打印机等设备,建设了县、乡两级医疗机构生化、心电、影像等三大检查检验中心,添置医疗设备,安装区域影像检查及数据传输系统、心电检查及数据传输系统、生化检验及数据传输系统,搭建起县、乡、村三级医疗信息上下贯通、互联互通的远程诊疗服务平台,依托此平台为强直患者提供筛查、救治、会诊、康复一体化服务。乡镇卫生院在强直患者筛查中遇到疑难问题,可利用此平台向定点医疗机构服务中心发出会诊申请,与县级专家视频会诊,进行甄别与诊断,使患者及时接受救治。对治疗后需要康复训练的患者,由县级专家通过平台与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面对面”视频对话,远程指导康复训练。 建立四项机制 一是建立动态管理机制。该县组织县、乡、村逐级对建档立卡贫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筛查、登记。乡村医生对所有贫困人口进行初筛,对疑似强直患者的,通过“互联网+健康扶贫”平台和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远程会诊,确诊后,统一组织到定点医疗机构由强直专家组进行多学科会诊;对确诊患者建立专项救治台账和电子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病种信息、治疗方案等,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及时更新,确保不落下一个贫困强直患者。截至目前,经过3轮筛查,有48名强直患者符合救治条件。 二是建立签约巡诊机制。该县对符合救治条件的患者实行“1+3”分级签约服务:每一名贫困患者按病种、区域等,结对签约一名县级专家、一名乡镇全科医生、一名乡村医生,并为每一名强直患者明确责任医生组。签约医生定期到患者家中提供康复咨询、体检等服务,责任医生组全程提供专业咨询、就医、康复指导。 三是建立标准化救治机制。该县加强定点医疗机构学科建设,成立了风湿免疫科,严格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路径(2016年版)》制定诊疗方案,细化诊疗措施,优先选择安全有效、经济适宜的诊疗技术,严格控制医疗费用;制定强直性脊柱炎健康扶贫工程知情同意书,充分尊重患者的意愿,严格按照临床路径规范治疗,对每一个救治病例进行质控,包括诊断的依据是否充分、治疗方案是否合理等,确保每一位患者救治安全、有效;制定风险防控与化解预案,防止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等意外情况;制订康复计划,大力推行强直运动体操,提高救治效果。 四是建立便民服务机制。该县为贫困强直患者开辟就医绿色通道,在定点医疗机构设置导医台、专用门诊、专用病房及“一站式”结算服务窗口,实行“先诊疗、后付费”,规范标识导引,为患者提供方便、舒适的就医环境。 强化五个保障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该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任副组长,县扶贫办、民政局、卫生健康体育委员会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督查调研、召开会议、听取汇报,协调解决实际问题,推进项目实施。 二是强化技术保障。该县成立了强直性脊柱炎医疗救治小组,规范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加强对患者筛查、救治等环节的技术指导,加强质量控制和医疗风险防控。 三是强化政策保障。该县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制定出台了以“四免、三提高、两兜底、一补偿”为基本内容的医疗救助政策,构筑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补充)保险、民政救助、医疗救助“四道防线”。除此之外,该县对贫困强直患者实行重慢病管理,完善专项报销政策,“益赛普”门诊费用可报销81%,每年最多可报销5万元,“强直工程”承担19%,让强直患者就医零负担。 四是强化产业保障。县政府出台一系列产业扶贫政策,为通过治疗且康复后能够参加劳动的强直患者提供适应的就业岗位,帮助其脱贫致富奔小康。目前,已为7人提供就业岗位。 五是强化资金保障。县政府把救治补助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及时拨付到位。县医保局对强直患者门诊住院实行单独报销,不参与总额预算,不纳入次均费用管理,实行一月一结算。 该县通过实施强直性脊柱炎健康扶贫工程,不仅让贫困强直患者就医问诊更加方便,还减轻了他们的家庭经济负担,让他们燃起了希望;同时,也激发了脱贫内生动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