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淅川县8项举措推进健康扶贫 |
|
本报讯 (记者乔晓娜 通讯员方 圆 武华成)2018年,淅川县卫生计生委(现为淅川县卫生健康委员会)按照省、市、县脱贫攻坚部署,扎实开展新型智能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及慢性病后期服务管理,强力推行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和就医“绿色通道”服务措施;加快推进贫困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及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健康体检工作和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爱心保健箱”配发工作等,不断提升贫困村的医疗服务保障水平和群众满意度;同时,建立贫困人口患病筛查登记及精准识别制度,严格做到精准识别、精准救治,使农村贫困患者及早得到治疗,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发生。 一是高度重视,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淅川县卫生计生委高度重视健康扶贫工作,成立健康扶贫办公室;各乡镇卫生院均成立健康扶贫办公室,并严格按照健康扶贫办公室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开展相关工作。 二是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联动,建立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体系。自2017年3月启动利用手机APP(应用程序)实行智能化网上电子签约服务模式以来,全县家医平台共注册入驻19家医疗机构,组建183个家庭医生团队,有家庭医生795人,每天有360余人投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截至2019年1月,全县有贫困人口45268人,签约贫困人口45268人,签约率达100%;门诊慢性病病人有16155人,签约16155人,签约率达100%,接受治疗11312人,治疗率达95%。家庭医生为贫困人口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一次健康体检及健康状况评估,并对体检出的患病群体提供每季度一次的随访服务;对行动不便的贫困人口提供电话咨询、上门访视和家庭康复指导等服务;制订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实现一人一档,动态管理。 三是全面做好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体检工作。淅川县卫生计生委积极谋划推进,召开贫困学生体检启动工作会议,2017年8月底全面组织开展实施贫困学生健康体检工作。 四是扎实推进贫困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淅川县卫生计生委按照全县脱贫攻坚2018年贫困村退出计划,利用财政涉农整合资金532万元建设32所贫困村卫生室(升级改造6所),每所建设面积为80平方米以上,形成六室分开的格局;为28所贫困村卫生室配备诊疗设备1套(每套价值2万元)。截至目前,32所贫困村卫生室升级改造工作已全部竣工,并全部通过县扶贫办、工程设计方、工程监理等相关单位组织的竣工验收。 五是开展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精准识别。2018年,淅川县卫生计生委在全县范围内组织15家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对新增贫困患者3373人进行逐人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上报县扶贫办信息中心,便于核定更正。 六是进行9种大病集中救治。2018年3月,淅川县卫生计生委再次组织县人民医院心内科、肿瘤内科、神经内科专家对全县患9种大病的贫困患者进行评估。截至2018年11月底,县域内现有9种大病患者185人,已集中救治185人,救治率达100%。 七是提供“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服务。全县2018年1月至12月享受此项服务贫困患者共计1.44万人次,免收贫困群众住院押金4016万元,大大减轻了贫困人口的就医负担,方便贫困人口得到及时治疗。 八是做好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爱心保健箱”配发工作。淅川县卫生计生委按照相关文件要求,以高标准、高质量积极落实“爱心保健箱”配发工作,2017年12月底至2018年3月已发放“爱心保健箱”14874个,严格做到“爱心保健箱”配发全覆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