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形势下 公立医院人文建设的探索 □史艳香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文建设逐渐成为公立医院的重点工作之一。人文建设是公立医院凸显公益性、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是医院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心,是医务工作者提高自身价值、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需要。 本文通过对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人文建设的思考,提出了一些提升公立医院核心竞争力、推动公立医院发展的意见,可供借鉴和参考。
医院人文建设是医院整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医院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因素,在医院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 近年来,公立医院人文建设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思维模式,日益受到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并不断被应用于医院的改革和实践中。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公立医院必须加强人文建设,构建接地气儿的医院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为医院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才能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促进医院又好又快发展。
公立医院人文建设现状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同样,人文建设也是一个医院的灵魂。 医院人文建设主要指的是医院在长期的医疗保健活动中形成的,并为医院全体员工共同遵守和奉行的价值观念、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 它由价值观和医院精神(医风医德、价值标准等)、制度文化(领导体制、管理制度)、行为文化(领导行为、员工行为、文化仪式)、物质文化(环境条件、医院标识、院训院歌、文化网络)4个内容构成。 在新医改形势下,医院人文建设具有凝聚、导向、规范、激励等作用。而做好公立医院人文建设,有利于促进新医改政策的平稳落地;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满足患者多元化的医疗需求;有利于提高医务工作者的人文素养,彰显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有利于树立医院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带领医院回归医学发展的初心。 当前,“互联网+”信息化浪潮席卷而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复杂的社会经济形势给公立医院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综合来说,公立医院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人文建设存在以下几点不足:制度建设不够健全,创新意识不足;人文环境比较复杂,文化特色不够突出;受到“互联网+”信息化浪潮的冲击;医务人员缺乏积极性,人文素养欠缺;服务理念有待进一步优化,服务内容有待充实。
公立医院如何加强人文建设
在健康中国建设深入推进的过程中,公立医院要紧跟国家医疗行业人文建设与发展的趋势,逐步探索与开展一系列人文建设工作,比如:通过加强人文管理、凸显品牌特色、改善患者就诊体验、履行公立医院责任、强化服务理念等,不断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努力把人文精神渗透到医院工作的方方面面。医院不仅是救死扶伤的场所,更是充满人性关怀、有温度的地方。
一、加强人文管理,促进医院内涵建设
医院人文管理是对医院发展历程、特色、精神、传统的升华和积淀。 一方面,公立医院人文建设要站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结合本院的风格和特色,制定并完善人文建设战略,进一步加强人文建设管理,从而塑造医院正确的价值观和医院精神。 公立医院可以通过制定完善的党员代表大会、职工代表大会等规章制度,或者创新建立人文建设标准及考核评价体系,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与幸福感,推动医院人文建设的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公立医院要创新人文管理,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把患者放在心中,把员工放在心上,努力打造“患者满意、员工满意、政府满意、社会满意”的“四满意”医院。 公立医院可以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评先评优、爱心驿站、文明窗口等活动,树立一批先进典型,激励群众向榜样学习;举办以医院不同时间段重点工作为主的主题活动,如各种文体比赛、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等,传递正能量,促进医院内涵建设。
二、凸显医院品牌特色,创造温馨就医环境
人文环境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优美和谐的人文环境是一种无形资产。公立医院应注重就医环境的营造和细节管理,切实为患者提供温馨的环境。例如:合理化的医院布局,让患者尽量在同一楼内完成门诊、检查、住院,优化服务流程;在门诊大厅放置钢琴,通过轻柔的音乐舒缓患者就诊时急躁的情绪;综合医院或者专科医院可结合患者特点,根据自身专业特色,设置不同风格的病房,如儿科可设置活泼可爱、充满童趣的温馨病房,让患儿放松心情,在欢乐中就诊;设置人性化的索引,布置有医院特色的文化长廊或人文景观,展示医院的发展历程、专业及专家等。 总之,医院要将良苦用心放在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中,让患者置身于医院的人文环境中,增加他们面对疾病的勇气和信心。
三、改善就诊体验,提升医院“温度”
在信息化时代,公立医院可通过多种渠道或途径改善医疗服务和患者就诊体验。 公立医院可以打造“互联网+”医疗建设体系,建立并完善现代化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利用支付宝、银行、自助机等各种资源,开发医疗APP(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打造安全、便捷、高效的服务平台,方便患者就诊;增加便民设施,如设立院内电瓶车、免费轮椅等;设立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搭建医患沟通桥梁,提升医院影响力;结合与健康相关的节日,举办各类主题活动,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公立医院可以通过一系列举措提高诊疗效率,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人性化的便利服务。
四、履行公立医院责任,提升人文素养
在当代,回归人文精神、回归公益性成为政府、社会与医疗行业的共识。因此,公立医院在人文建设的过程中,应日益凸显医院的公益性。 一方面,公立医院要在抗震救灾、传染病防控等重大突发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切实承担社会责任;通过开展各种大型疾病救助活动,减轻危重症、贫困患者经济负担;在医疗援外、医疗援疆及民生实事、基层帮扶、精准健康扶贫等工作中,积极开展相关活动,为基层送去医疗技术等服务,进一步发挥公立医院优质资源的引领带动作用,为保障人民健康做好服务。 另一方面,医务人员是公立医院提供人文服务的主体。公立医院在加强人文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重视对员工的人文理念教育,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参与到医院人文建设的进程中来。 公立医院可以设立人文课堂,开展人文教育培训,提升员工的人文素养。医务人员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使命,真正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学精神,把医学人文思想内化于心,并自觉外化于“行”,充分尊重和关爱生命,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与关怀,满足患者对医疗健康的需求。
五、强化服务理念,注重人文关怀
美国医生特鲁多曾经这样来概括医学:“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表明了医学是饱含人文精神的科学。 但是,在践行人文精神的过程中,服务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医疗技术水平的感知。因此,在人文建设中,公立医院要注重“感动式”服务文化的建设。 公立医院可以通过设立舒适的候诊椅,提供丰富的营养餐等,为患者及员工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举办健康教育大讲堂,普及健康知识,加强医患沟通;利用出院随访、医患座谈会、开展心理咨询等形式,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在妇女节、儿童节等特殊节日为患者发放小礼物,温暖患者心灵等。 公立医院通过这些服务给予患者真正的尊重、理解与爱护,有助于建立人文爱心医院,提升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感和满意度。
总结
新时代,新征程,新作为。在新医改逐渐步入深水区的关键时期,在我们正在奋力描绘健康中国的宏伟蓝图时,公立医院要转变思想观念,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人文管理、人文公益、人文医疗、人文服务等方面积极作为,不断推陈出新,探索人文建设新途径,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展示医院良好的精神风貌,提升员工幸福指数,促进医患关系健康和谐,推动医院建设高质量发展,把医院建成充满活力、富有人文特色的高品质医院,努力为健康中国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妇幼保健院)
|